俗話說: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父母從小養育孩子,為了孩子付出青春和健康,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所以,等父母老了,子女就應該擔負起給父母養老的責任。
這是一場雙向奔赴的責任和愛,作為子女,更有責任和義務為父母養老,讓父母安享晚年。
但是,當老人過來幫忙帶孩子,和子女一起住的時候,有的子女卻因為父母的一些舉動,讓他們苦不堪言。
根據一些一家的情況,我發現,那些老了拖累子女的父母,大多數都有下面3個舉動,父母占一樣,子女已經太難,如果三樣都占全,子女真是苦不堪言。
01、父母負面情緒大,總是抱怨
負面情緒很有感染力,一個人的負面情緒會帶入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們眼之所見,都是不好的,負面的。
小黎的婆婆就是這樣,小黎生娃后婆婆過來帶孩子,婆婆是一個很愛說話,嘴都停不下來的人。
剛開始,小黎還覺得,人老了喜歡說是正常的,所以,婆婆說什么她也都搭話,附和幾句,但是時間久了,小黎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焦慮。
小黎就納悶,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小黎之前一直非常積極樂觀,每天都笑意盈盈,但是自從婆婆過來帶孩子后,小黎的情緒明顯看著不如之前。
后來,小黎終于發現,原來婆婆說的話,里面包含了太多的負面情緒,比如:有一次回老家,鄰居或者親戚誰,說的那句話不好聽。
還比如:在小區帶娃的時候,哪個老人怎么不好了,哪家孩子太不懂事,誰家兒媳不孝順等。
總而言之,婆婆眼中的任何事,都是不好的。
就連平時在家里,也是抱怨,東西總是亂放,抱怨小黎不知道節約,抱怨孫子吃飯跑來跑去,跑遠老伴不給她打電話。
小黎的婆婆一直在傳達一種負面信息,負面情緒太大,張嘴閉嘴就是抱怨,嘮叨中也是對身邊人和事情的不滿。
02、超級愛管事,事事過問
老人關心子女,總是擔心子女走彎路,即使子女已經結婚生子,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但是,老人還是不放心。
作為子女,其實也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父母的叮囑也會記心上,但是如果父母總是一遍又一遍說,子女聽多了也會煩。
還有不少老人,和子女一起生活的時候,就像偵探一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但凡子女有一點動靜,一個電話,一句話,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小帆的母親就是這樣,小帆是我們鄰居,小帆說,她的母親可愛管事,平時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母親都要要追著她問。
有時候是麻煩事,小帆也正在發愁,不想讓母親跟著操心,但是如果小帆不告訴母親,母親就會很生氣。
告訴母親后,母親也幫不上什么忙,然后就開始數落小帆,說著說著又開始翻出之前的舊事,開啟埋怨模式。
甚至小帆在家里的時候,看一眼手機,接聽一個電話,母親都會問小帆誰打的電話,有什么事。
小帆和老公平時對家里的重大決定,也必須和母親商量,讓母親同意了才行,不然母親知道后就能一直埋怨,甚至聲淚俱下。
為此,小帆十分痛苦,但是她又沒有辦法,都說老小孩,小帆也只能哄著。
三、太偏心,自己還覺得很公平
作為父母,最傷子女的就是偏心,一般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總會偏心其中一個孩子,但是,往往被偏心的孩子,父母老了后,反而最不孝順。
記得看電視劇《六姊妹》的時候,很多觀眾都被她們的母親氣得不行,大姐和姐夫為了這個家庭付出了全部。
但是,父親去世后,母親卻一直最偏心小女兒,即使小女兒結婚生孩之后,母親依然如此。
而對于大女兒和女婿的付出,二女兒的懂事,母親完全忽視,反而對愛挑撥是非的小女兒百般信任和疼愛。
甚至和小女兒一起說大女兒的壞話,一起擠兌大女兒,最后,母親在小女兒的忽悠下,把房子過戶給小女兒。
而六姊妹也因為母親的偏心,還有小女兒和母親一起做一些令人傷心的事,全家不得安寧,幾個女兒關系也很不好。
最后,母親自食其果,小女兒得到房子后,就把母親趕出房子,要把房子賣了買新房。
直到這個時候,母親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做法有多愚蠢,而其他幾個女兒雖然對母親之前的做法很傷心,但是還是輪流管母親。
只是,父母的偏心會讓子女們很難做事,子女之間的關系也會疏遠。
總上所說,那些老了拖累孩子的父母,通常都會有上面的舉動,如果三樣都占全的話,子女真是苦不堪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