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多汁且富含纖維,荔枝是一種沒有人能抗拒的夏季水果。 在炎熱的夏天,冰冰涼涼的荔枝既能補充能量還能愉悅心情,誰不愛呢?
但話又說回來,每年一到這個時候,我們就看到不少關于“荔枝病”的新聞,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荔枝病”是怎么回事?
“荔枝病”是指一次性大量食用新鮮荔枝后,出現了類似低血糖的癥狀。荔枝糖分高,短時間內吃太多,將使人體分泌較多胰島素,因糖分無法立即代謝吸收,會導致低血糖。
通過對大量發病過程的總結來看,空腹情況下大量吃荔枝是致病的關鍵因素。
癥狀輕的人會出現頭暈、出汗、面色蒼白、乏力、心慌、口渴、饑餓等癥狀。
嚴重的人則可能出現四肢厥冷、血壓下降,甚至會抽搐、昏迷乃至休克死亡。
“荔枝病”并不常見,其發生的條件相對苛刻,主要見于4~11歲、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營養不良(肝糖原儲備能力弱)的兒童,且需在空腹狀況下(此時肝糖原儲備最少)大量食用未完全成熟的荔枝后才會引發。
荔枝也是維C高手
荔枝果肉的主要活性成分有多糖酚類物質和維生素C等,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等作用。其中維生素C含量高達41毫克/100克,在常見水果中排名前十。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推薦,一般人群每日攝入100毫克維生素C。
如果1個妃子笑毛重約25克,去皮去核的可食部分約為20克,那么吃5~6顆就能補充每日維生素C的64%。
紅繡球個頭大,單個毛重就有32~35克(最大有50克),可食部分為25~30克,吃3~4顆就能補足每日維生素C。
可見“日啖荔枝三百顆”只是一種夸張的說法,絕對不能效仿。
如何食用荔枝更安全?
飯后半小時或兩餐之間食用荔枝,切忌空腹食用;
挑選成熟的荔枝,未成熟荔枝中含有較高濃度的次甘氨酸A毒素,進入人體后可與另一種甘氨酸產生協同作用,抑制“糖異生”過程。
食用荔枝不宜過量,兒童每次不超過5顆,成人每次不超過10顆(約300g);
充分浸泡和清洗荔枝殼表面的保鮮劑及農藥殘留,可用鹽水浸泡,再用清水沖洗干凈;
有扁桃體炎、咽喉炎、牙齦腫痛、潰瘍性結腸炎、便秘、糖尿病人群謹慎食用鮮荔枝。
本文綜合自:
①人民日報2025.06.15《這種夏天應季水果,為什么會把人吃進醫院?》
②揚子晚報2025.06.11《醫生科普到底啥是荔枝病》
③參考消息2024.06.07《荔枝美味營養 食用不可貪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