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在納溪區護國鎮梅嶺村的茶園里,采茶師傅們正三人一組進行著機械化采茶。這些采摘下來的鮮葉將不同于以往被制成茶葉,而是送往工廠,加工成抹茶的前端產品——碾茶。
什么是碾茶?它是制作抹茶的前端產品,是沒有經過揉捻、切割成0.3至0.5厘米碎片的茶片。近年來,新式茶飲行業迎來迅速增長,產業規模不斷擴容,作為新式茶飲的重要原料,抹茶的市場需求更是水漲船高。而抹茶的前端產品——碾茶,正是納溪茶企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一個突破口。
瀘州云蔚抹茶有限責任公司碾茶生產車間(高銀松 攝)
“葉老板,這訂金我不能收。”在納溪區中國特早茶城,瀘州云蔚抹茶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愛民正在向前來采購碾茶的浙江客商解釋:“不是不想賣貨給你,實在是訂單都排到一個月以后了。”
走進李愛民的碾茶生產車間,四條現代化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運轉。蒸汽殺青的氤氳霧氣中,嫩綠的茶葉經過莖葉分離、提綠、烘干等精密工序,蛻變為一袋袋色澤鮮亮的碾茶產品。這些碾茶產品將以每噸15萬元的訂單價格,被源源不斷地運往浙江、江蘇等地,成為新式茶飲行業的搶手貨。
去年年底,李愛民與人合作,成立瀘州云蔚抹茶有限責任公司,進軍抹茶行業。在此之前,李愛民已經在納溪區傳統茶葉行業深耕了25年,主要以做新鮮有機茶為主。為何會想到轉型?李愛民說,納溪區是傳統茶葉產區,依托成熟的茶產業基礎,轉型發展新式茶飲有基礎優勢。
經過深思熟慮后,李愛民一次性便引進了4條碾茶生產線。“目前碾茶市場行情很好,產品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李愛民說,從今年年初以來,經過春季和夏季兩個采茶期,已經累計消耗140噸鮮葉制作碾茶,“按照8:1的轉換率,碾茶產量達到17.5噸。”
正在制作的碾茶(高銀松 攝)
茶葉生產變得高效,收益也顯著提升。相比于傳統茶葉生產,對于茶農來說,現在每畝鮮葉能增收1000元。今年,李愛民不僅在當地收購鮮葉,自己還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在原有的1200畝抹茶種植基礎上,又新增種植面積600畝。“目前抹茶市場需求仍在持續增長,我們今年除了增加10條碾茶生產線提高產能外,還想引進抹茶深加工企業,完善產業鏈條。”李愛民說。
“碾茶不愁銷路,從碾茶生產向抹茶深加工進軍,進一步提升茶葉附加值,是企業必須要走的路子。”在和筆者聊完后,李愛民馬不停蹄趕往車站,坐上前往湖北的高鐵列車。“區政府帶隊去考察抹茶深加工企業,我們要在納溪建設一條完整的抹茶產業鏈,爭取打造一個省內最大、最專業的抹茶產業園區。”站在新的機遇風口,李愛民目光灼灼,希望在新賽道上闖一闖。
采訪手記:茶產業的轉型升級,不僅讓傳統茶園煥發新生機,更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從茶葉飄香的萬畝茶園,到機器轟鳴的現代化車間,納溪區正以生態為筆、創新為墨,在農業現代化的畫卷上,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精彩篇章。
文:高銀松 張靜欣 程路遠(納溪區融媒體中心 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