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說:身體藏著感受愛最直接的密碼。
可現實生活中,無性婚姻的比重,占比并不低。原本應該相親相愛的兩個人,白天是夫妻,晚上是鄰居,連在外對對方的稱呼,也變成了“室友”。
食色性也,沒有基本的身體連接,一對男女靠什么續命呢?不同的答案背后,都是種種痛苦與無奈。
一
離婚太麻煩,演戲更輕松
周倩雖然只有40歲,但卻已經和老公無性婚姻三年多了。
背后的原因很老套,先是因為有了二寶,男人不得不選擇分房睡。再然后,分著分著就成了習慣,就再也回不到從前。
最初,夫妻倆偶爾還會有一些親密,但那時的周倩,又要工作又要照顧二寶,整天活得人仰馬翻,根本無心夫妻之間那點事,即使有,也都是潦草應付。
再后來,二寶大了,周倩作為成熟女人的身體也醒悟了,有了更多的渴求。可是男人卻裝聾作啞,開始了逃避。逃不掉的時候,就是那一套老舊的說辭:生活壓力太大了,工作太忙了,人到中年身體跟不上了,諸如此類。
這期間,周倩也努力溝通過,協調過,但最終都是無功而返。被拒絕的次數多了以后,周倩也回味來,這是要晾著自己了。
可是,吵鬧了一段時間之后,周倩也懶得在這件事上費心思了。甚至男人是不是婚外有情況,她也不想理會和深究。
從白手起家,到如今有房有車有兩個孩子,兩個人也算是有過命的交情了,分開的成本太高,不如就這樣繼續搭伙過日子。
對于已經有多年“戰友情”的男女來說,方方面面的利益糾葛,情感牽絆,早已經超過了沒有夫妻之間那點事的影響力。
兩個人之間可能早已經沒有了愛情和激情,但彼此已經活成了對方生命中的一部分。
兩個人之間已經沒有了身體的親密,但有共同的孩子,共同的財產,共同建立起來的社會形象和身份,離不起,也不敢離。
相比之下,演戲反而更輕松了。大家都是成年人,誰還沒有一點面具呢?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只要演得好,就是恩愛夫妻,美滿家庭。
二
生活慣性太大,這里缺失那里補
對于48歲的周姐來說,無性婚姻已經不是事,她已經習慣了。
原因有很多。有夫妻朝夕相處的平淡乏味,有雞毛蒜皮產生的嫌棄厭惡,有性格的不匹配和需求的不對等,也有荷爾蒙的一天天消失。
但最開始發生這種變故時,周姐也曾經痛苦糾結過,畢竟那時她才42歲,正有著水蜜桃一樣的誘惑力。但男人的接受批評,始終不改,最終涼了周姐的心。
最痛苦的時候,周姐也想過離婚,她有自己的工作,經濟上完全可以獨立,而且唯一的女兒也大了,老公對女兒又很寵愛,即使離婚了,對她和女兒的物質生活,影響不會太大。
但最終,周姐卻選擇了繼續將就。
從戀愛到結婚,兩個人一起走過了20幾年的人生,她已經習慣了身邊有這樣一個人,習慣了兩個人既不親密也不疏遠的相處。如果離婚了,一切生活習慣都將被打亂,離婚后如果再找,又要和一個新的人重新磨合,還要處理更復雜的人際關系,更加心累。
兩害相權取其輕,與其大動干戈地折騰,不如隨便地將就將就。反正人生已經過半,管好自己就行。
但是,既然缺失了身體的親密,必須要從其他地方得到補償。這樣才能達到情感上的平衡。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周姐開始在金錢上找補自己,身體的距離遠了,心也就遠了,她必須要防范于未然。
男人也沒計較,將經濟大權直接放在了周姐手里。男人雖然不愿意提供生理上的滿足,但是基本的尊重與陪伴,還是愿意給的。
兩個人達到了某種平衡,就這樣沒滋沒味地,順其自然地,將就到了現在。
夫妻間的身體親密,其實是婚姻的底層邏輯。沒有身體親密的夫妻,其實最終都會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那么,無性婚姻要不要繼續?因人而異,看各自的需求。
婚姻本質上是四種價值的交換:經濟價值,精神價值,成長價值和生理價值。但凡有一種價值存在,這段婚姻就有持續的理由。
關鍵在于,這段婚姻給你提供的價值,符不符合你的核心需求?如果符合,將就也沒關系。如果相距甚遠,勉強也沒滋味。
適合自己需求的,就是最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