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米開始造車以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擴張。
6月19日,北京亦莊經開區開發建設區發布公告,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競得了亦莊新城的一個地塊。
這塊地成交價6.35億,占地面積48.51萬平方米,緊鄰小米汽車工程二期項目。而且,此前北京規劃部門發布的規劃明確,這一項目用地擬發展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
因此,幾乎可以肯定,這是小米汽車工廠三期所在地。
按這個速度,小米汽車的產能擴張可能可以挑戰一下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
這個全球汽車工廠的典范,2019年1月動工,當年就投產,2023年就飆到了95萬輛的產出量。
當然,不能低估小米的雄心壯志。雷軍曾經表示,要用15-20年,使小米汽車躋身全球前五——這意味著近600萬輛的年產能。
這意味著,在雷軍看來,小米汽車的產能,注定是要狂飆的。
01
一期雙班倒,二期即將竣工,產能還吃緊
2024年4月才開始交車的小米汽車,現在就要造第三期工廠了?
小米此舉并不夸張。
目前,小米一期工廠設計產能15萬輛。剛開始正式交付,雷軍就成了“欠車王”。
于是,從2024年6月起,小米汽車工廠就開始雙班運營。今年5月份,小米交付2.8萬輛汽車,產能拉到極致。雷軍近期也表示,小米汽車工廠目前每月能生產兩三萬輛車。
盡管如此,還有大量小米SU7(參數丨圖片)定單還在排隊。現在小米汽車APP還顯示,鎖單后交付時間在30周以上。
眼前,小米第二款車小米YU7即將在6月底正式發布,7月開始交付。小米汽車工廠一期必然要分配一部分產能來生產YU7。這可能要讓SU7的交付短期更加吃緊。
而YU7目前的反響如潮,雷軍透露,YU7留資用戶數是SU7技術發布同期的3倍。這意味著YU7又是一個爆款,問題就是產能。
小米汽車工廠,一開始就規劃了分兩期建設,很早就開始規劃建設二期(下圖)。
2024年7月,小米正式拿下二期工廠用地,當即開始建設。根據環評信息,建設周期為10個月,也就是在2025年年中,二期工廠就有望開始投產。
二期工廠設計產能也是15萬輛。加上一期工廠,如果都是雙班倒,峰值年產能將達60萬輛。
不過,就2025年來說,小米汽車的交付目標是35萬輛。到今年5月,小米已經交付12.5萬輛。
簡單計算的話,一期工廠保持現在節奏,二期工廠逐漸爬坡,35萬輛交付目標,并不太難實現。
至于三期工廠,無論是小米,還是北京各主管部門,都還沒有相關信息露出。從規劃信息看(上圖),三期土地總面積48.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4.7萬平方米,比二期和一期略小一些。
不過,三期工廠在一起,協同性應當增強。三期工廠產能超過10萬輛,應該是很輕松的。三期工廠一同拉滿,年產百萬輛,有一定可能性。
還有傳聞稱,小米汽車計劃在2026年建成6座生產基地,其中北京布局3座、武漢落子2座、上海設立1座。甚至有消息說,小米將在武漢啟動第三座汽車工廠的建設工作,該工廠將主要負責生產小米YU9這款中大型增程式SUV。這款車型車身長度超過5米,軸距達到3米,預計于2026年6月進入量產階段并正式推向市場。
相對于雷軍的雄心來說,這樣的傳聞未必是空穴來風。
02
成為北京制造名片
盡管小米可能會在其他地方布局產能,但如今,小米正在扮演北京制造的名片角色。
近期,由中宣部組織的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到達小米汽車工廠。面對中央主要媒體和地方媒體,雷軍力贊北京的營商環境(下圖)。
雷軍說,“小米是一家土生土長的北京企業,就是在北京這片沃土里面成長起來。”
他還說,“北京的‘軟’環境、‘硬’政策支持,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北京這片沃土的營商環境和人才各種方面的資源。我是發自內心深處地感謝北京,所以我們當年決定造車的時候就選擇了在北京造車。”
“小米汽車能夠成功確實離不開我們北京這個環境,它的產業鏈的技術,包括市委市政府,包括各委辦局、經開區對我們相應的支持。北京市委市政府、各委辦局、經開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打造首善標準、國際一流的‘北京服務’,我覺得這是個大前提。”
小米汽車也確實沒有辜負北京市政府的期待。
原本,北京市的規劃,就是在2025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在京產能超過30萬輛。2024年,在小米、理想、北汽新能源等努力下,當年就實現了產量約30萬輛。其中小米一家就交付了13.6萬輛。
與此同時,北汽新能源近幾年萎靡不振。理想汽車純電產品還未大規模產出,負責純電的北京工廠也沒有很大貢獻。北京奔馳的新能源銷量也不夠多。
小米汽車,就這樣成為了北京市最為看重的汽車產業領頭羊。
03
能否創造最快產能提升紀錄
在小米汽車之前,也有一些企業,借助電動化、智能化的東風,實現了快速擴張。
新勢力中的理想汽車,算是產能擴張表現最好的。
2019年,設計產能10萬輛的理想汽車常州工廠開始交付,首款車是理想ONE。前兩年交付量都在3萬多輛。2021年,理想汽車當年交付超9萬輛,產能拉滿。2022年,理想建設常州工廠二期,將年產能進一步擴張。
但隨著理想L系列的熱銷,理想汽車也啟動雙班生產。2023年,常州工廠產出超過34萬輛;2024年產出接近49萬輛。
除了常州,理想在北京也有汽車工廠。2021年5月,理想接手了北京現代的一座工廠,并計劃投資60億元將其打造為綠色智能制造基地,原計劃年產能為10萬輛。不過,因為理想純電首款車MEGA并沒有熱賣。理想汽車北京工廠產能利用不太高。
而理想汽車馬上要推出的純電產品i8和i6,看起來也可能還是在常州工廠生產。
不過,理想汽車的產能,是小米汽車首先要超越的。
全球來看,小米汽車同樣也要以特斯拉為標桿——特斯拉幾乎是汽車工業有史以來,產能提速最快的,其標桿就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
特斯拉上海工廠自2019年1月破土動工,僅用10個月實現建成投產。2020年,周產能突破3000輛;2023年產能達95萬輛/年。
盡管特斯拉其他工廠,也規劃了巨大產能,比如美國四大工廠總產能高達170萬輛,德國工廠規劃50萬輛,但只有上海工廠產能拉滿,不僅供給中國市場,還出口歐洲等地。
近一兩年特斯拉的銷量有所停滯,但馬斯克一度規劃了巨大的產能。2021年時,馬斯克曾表示,到2030年實現年銷量2000萬輛。像上海工廠和墨西哥工廠,都計劃要做到年產200萬輛產能。
小米工廠大壓鑄機
而且,特斯拉在垂直整合的研發模式、軟件全部自研、電池車身一體化、大壓鑄工藝、自動化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主要指向,就是以超大規模的爆款單品為中心,打造極致高效的工廠,甚至用機器制造機器,因此也打造出了汽車工業有史以來最高效的工廠。
不過,如今,馬斯克已經沒有那么熱衷造車,更多指望FSD的突破。也許,迅速擴張產能并且成為全球前列汽車制造商的機會,還得中國企業來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