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之所以深陷價格戰泥潭,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在新能源變革浪潮中,其產品愈發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作者/無字
出品/新摘財經
汽車產業激烈變革的背景下,寶馬愈發難以維系尊貴的“血統”。
2025年5月末,《新京報》報道,北京一家寶馬4S店的新款寶馬5系裸車報價最低僅為26.3萬元,相較4月初29萬元左右的價格,下降約2萬元。
圖源:寶馬中國
據了解,2025款寶馬5系于2024年末上市,官方指導價為43.99萬元-52.59萬元。僅半年時間過去,新款寶馬5系的價格近乎“腰斬”,令人唏噓不已。
曾幾何時,寶馬可謂豪華汽車的代名詞,熱門車型常常一車難求,消費者甚至需要加價才能購得。現如今,寶馬屢屢主動降價,才能吸引消費者關注,很大程度上說明,其商業護城河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正逐步崩壞。
面對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圍剿,寶馬不光駕控優勢不再明顯,并且在舒適性、智能化等方面還有巨大短板,其自然愈發難以說服消費者付出更高的成本選購自家的產品。
一、寶馬不想打價格戰,
但經銷商有“意見”
與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品牌靠直營模式拓寬市場影響力不同,以寶馬為代表的傳統汽車品牌主要依靠經銷模式觸達消費者。
由于經銷商是一個個獨立的企業,寶馬僅需將旗下車型以一定的折扣價“批發”給經銷商,即可避免庫存壓力。而經銷商拿到車后,再以一個較高的終端價格賣給消費者,就可以從中賺取差價。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業務模式良性運轉的前提是寶馬的產品備受消費者追捧。一旦寶馬的產品遇冷,導致庫存積壓,經銷商就會謀求降價。
2020年中,理想汽車CEO李想在《一個專業的CEO》的演講中表示,汽車經銷商的現金流最容易出現問題。一旦一個城市的一兩個經銷商因為庫存積壓,出現現金流問題,只能“拼命降價把車賣出去”。因為信息太透明了,有經銷商愿意賠錢賣,其他經銷商只能跟進。
圖源:寶馬中國
遺憾的是,近年來,寶馬恰恰面臨動銷不暢的挑戰。官方資料顯示,2024年,寶馬在華銷量為71.45萬輛,同比下跌13.4%,是“BBA”中,銷量跌幅最大的品牌。
在此背景下,大部分寶馬經銷商均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不得不降價求生。《中國汽車報網》報道,2024年6月,寶馬i3車型起售僅為19萬元左右,比官方指導價低約16萬元;寶馬5系起售價僅31萬元左右,比官方指導價低約12萬元。
不過,由于“腰斬式”降價極大地損傷了高端品牌形象,2024年7月,寶馬官方宣布退出價格戰,要求4S店提高車型售價。對此,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表示,“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幻莫測,寶馬都將堅定不移地走在難而正確的道路上,拒絕參與無意義的‘內卷’競爭。”
圖源:寶馬
然而,漲價后,寶馬立即被消費者拋棄。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24年8月,寶馬中國市場銷量僅為3.48萬輛,同比暴跌41.93%。而這也成為了壓倒諸多經銷商的最后一根稻草。當年9月,寶馬新加坡G.A經銷商宣布退網。次月,位于北京東五環的寶馬全球首家5S門店北京星德寶人去樓空。
由于市場下行壓力較大,盡管屢屢喊出拒絕“內卷”的口號,但寶馬愈發難以控制經銷商的“亂價”行為。2024年9月,寶馬諸多車型再次大幅降價。對此,寶馬官方只能無奈地表示,沒有對建議零售價做任何調整,授權經銷商會根據市場情況自主決定零售價格。
可以說,近年來,寶馬的價格政策反復搖擺,表面上看是由于旗下車型熱度下降,根本原因其實在其過于依賴傳統的經銷模式。隨著銷量下滑,經銷商為緩解庫存和現金流壓力被迫主動降價,而寶馬為了維持品牌形象,不得不與經銷商反復博弈。
盡管寶馬向經銷商提供了更多補貼、折扣,但在銷量持續低迷的背景下,這些讓利顯得力不從心,因而難以有效遏制經銷商的降價行為。
二、電動化時代,
寶馬被問界、理想們圍剿
近年來,寶馬之所以深陷價格戰泥潭,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在新能源變革浪潮中,其產品愈發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在燃油車時代,經過百年淬煉,寶馬在發動機、底盤調校、操控性能等維度積累了深厚的商業護城河,得以樹立極高的品牌價值和地位。由于短時間內難以補足內燃機短板,過去幾十年,鮮有中國本土車企可以在豪華車市場挑戰寶馬。
然而,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正加速邁入電動化時代。由于結構簡單、動力輸出特性好、能量轉換效率高,新能源汽車的動力表現可以輕松超越傳統燃油車,寶馬內燃機的市場競爭力開始走低。
與此同時,隨著電氣化程度加深,汽車也不再是簡單的出行工具,而是向著集“家居、娛樂、工作、社交”于一體的智能空間方向邁進。
乘著電動化、智能化的東風,近年來,一眾中國本土造車新勢力,憑借敏銳的消費者需求洞察力以及強大的創新能力,打造了諸多爆款產品。
圖源:理想汽車
比如,2022年6月,理想汽車推出增程式SUV理想L9 Max,車長5218mm,軸距3105mm,搭載前后雙電機智能四驅系統,總功率330kW,擁有五屏交互系統,內置8.8L冰箱,支持AD Max輔助駕駛,售價45.98萬元。李想自豪地宣稱,“理想L9是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
事實證明,因配置出眾,理想L9確實成為了爆款產品。截至2025年4月,理想L9累計交付量突破25萬輛,位列全尺寸SUV銷量冠軍。
圖源:鴻蒙智行
無獨有偶,2023年末,鴻蒙智行也推出了全景智慧旗艦SUV問界M9,車長5230mm,軸距3110mm,擁有增程和純電兩種版本,增程版總功率365kW,擁有一體環宇三連屏,支持ADS 2.0輔助駕駛,售價區間為46.98萬元-56.98萬元。
與理想L9類似,極具競爭力的問界M9也成為了市場的寵兒。截至2025年5月,問界M9累計銷量超20萬輛,連續十數月蟬聯中國市場50萬以上豪華車月度銷冠。
圖源:寶馬中國
對比而言,寶馬于2024年末推出的2025款寶馬5系產品力明顯落后一程。新款寶馬5系不光不支持端到端輔助駕駛,并且僅搭載2.0T直列四缸發動機和48V輕混系統,525 Li車型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只有140kW,售價區間卻高達43.99萬元-52.59萬元。
有鑒于理想L9、問界M9等車型不光空間更大、動力更加充沛,并且智能、舒適性、生態互聯等方面的體驗更加出色,寶馬自然難以說服消費者選購自家的產品。
三、放下傲慢心態,
寶馬才能適應新時代
事實上,寶馬5系難以和國產豪華車一較高下,很大程度都是因為德國開發團隊過于傲慢所致。眾所周知,作為一家德國汽車品牌,寶馬的核心車型均由德國總部團隊開發,再輻射到全球市場。比如,目前寶馬在全球市場銷售的5系車型,大多是德國總部團隊開發的標軸版本。
圖源:寶馬中國
然而,中國消費者鐘情長軸距、大空間、“軟”底盤等特質的車型。這就要求,寶馬5系需要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特殊需求,進行本土化改造。
事實上,寶馬中國團隊意識到了消費者市場的上述需求。2025年5月末,36氪援引寶馬中國研發人士消息稱,在新5系上,中國團隊提出,“希望軸距繼續加長、空間更大,并且底盤要變得更‘軟’。”
不過,據36氪報道,當中國團隊部分同事提出新的想法或質疑時,寶馬德國研發部門一律傲慢地回應,“從技術層面,我們的開發沒有任何問題。”
由此來看,當下寶馬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并非市場需求洞察力遲鈍,而是德國總部極度傲慢,并且不愿放權,只能眼睜睜看著消費者投向競爭對手的懷抱。
事實上,寶馬中國的困境,幾乎是所有外資品牌在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中普遍面臨的難題。不過經過多年艱辛探索,目前奔馳、奧迪等品牌在中國市場,都已堅定地踏上了本土化之路。
比如,2024年11月,奧迪聯合上汽,面向中國市場推出全新品牌“AUDI”,旗下車型將依托雙方共同打造的智能數字平臺實現開發落地。
圖源:奧迪
由于徹底放下了沉重的內燃機“包袱”,AUDI品牌下的新能源車型極具競爭力。AUDI E概念車長為4870mm,軸距2950mm,外觀極具運動氣息。該車型搭載100kWh電池,CLTC續航里程超700公里,支持800伏架構,快充10分鐘續航里程增加370公里,總功率輸出達570kW,百公里加速3.6秒。
與奧迪全面擁抱中國市場形成截然反差,現階段寶馬中國規劃的車型仍堅持德國本位主義,標榜品牌駕控文化,與中國市場當前對電動智能汽車的價值取向存在一定脫節。
而這似乎也預示著,接下來一段時間,寶馬中國將繼續深陷價格戰的泥潭無法自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