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輪到以色列挨打了,伊朗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直擊以腹地,美軍卻在這時悄然撤離中東基地。美國的"戰略撤退"將如何改變中東戰局?
伊朗發動的新一輪猛烈導彈襲擊,無疑給以色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震動。伊朗此次毫不手軟,祭出射程達2000公里的“泥石”中程彈道導彈。這樣的動作,怎么看都有點“豁出去”的意思。
【伊朗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直擊伊腹地】
據現場報道,特拉維夫等數座主要城市爆發了多起爆炸事件。海法、內蓋夫和貝爾謝巴等地也是硝煙彌漫,疑似導彈命中目標相當精準。
可以說,以色列的防空系統迎來了一次真正的“實戰考試”,但是否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現在看起來有些懸。
以色列方面一度宣稱,“薩德”系統成功攔截所有來襲導彈,然而,從現場爆炸后的一片狼藉來看,此說法似乎難以讓人信服。
有報道指出,至少四枚導彈徑直擊中地面目標。位于特拉維夫市中心的拉馬特甘精英大廈便是那不幸者之一,其周邊建筑亦無辜受損。
【特拉維夫市中心遇襲】
而此番襲擊行動中,伊朗的表現堪稱詭譎多變。首先,他們在以色列境內著手開展新型多彈頭常規導彈的測試工作。與傳統單一彈頭設計不同,新型集束彈藥戰斗部導彈,以及攜重型戰斗部的液體燃料導彈,給以色列防御系統帶來了不小的考驗。
其次,伊朗軍隊運用的齊射與飽和打擊戰術,令以色列難以防范。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缺乏戰略縱深,或許并無足夠能力應對長期軍事沖突。
這種情況下,以色列的戰略是想方設法把美軍拉下水,通過快速的強勢介入來破解伊朗的攻勢。據悉,以色列國防部已發出隱晦的求救信號:現有的彈藥儲備,僅夠支撐三個星期的高強度戰斗。
然而,就在此時,以色列突聞噩耗:美軍艦機為避伊朗攻擊,開始撤離中東基地。
【美軍悄然啟動撤離程序】
據路透社最新消息,美軍近期已開始從中東多個軍事基地撤出部分武器裝備。兩位不愿具名的美國官員透露,此次調動旨在防范伊朗可能發動的報復性打擊。
消息人士指出,部署在巴林的海軍艦艇已悄然離港,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內部分未配備強化防護設施的軍機,也已轉移至安全區域。不過,出于安全考慮,美方拒絕透露,具體轉移的軍事裝備數量及其最終部署位置。
美國防部發言人對此回應稱,此類預防性軍事調動,屬于常規防御性部署計劃的一部分,旨在確保美軍資產安全。
而那名官員竟輕描淡寫地拋出一句“這種做法并不罕見。保護軍事力量不受打擊是首要任務”,盡顯美國自私自利的本性。
長久以來,以色列皆把美國視作其于中東地區的“靠山”,并且甘之如飴地充任美國的“馬前卒”。在各種沖突和對抗中,以色列沖鋒在前,肆意挑釁周邊國家,尤其是伊朗。
【美以長期以來沆瀣一氣、狼狽為奸】
它妄圖只要緊緊攀附美國,便能在中東肆意妄為、橫行無忌。以色列不斷對伊朗進行軍事挑釁,從暗殺伊朗核科學家以及軍事高層,再到襲擊伊朗核設施,每一次行動背后似乎都有美國的默許甚至支持。
然而,當真正的危險來臨,當伊朗的報復可能降臨之時,美國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保。它不顧以色列的死活,迅速將艦機從中東基地轉移,只為了保護自己的軍事力量不受打擊。
美國的這一行為,徹底暴露了其“美國優先”的本質,在自身利益面前,盟友不過是隨時可以拋棄的棋子。
然而這還不算完,更讓以色列不安的是,特朗普在對待伊朗的態度上,出現了某種搖擺。據環球網報道,在是否直接攻擊伊朗的問題上,特朗普似乎還在猶豫,甚至表態將在兩周內做出決定。
【特朗普宣稱,其需要兩周的時間來做出決定】
這一反復無常的態度,讓以色列備受煎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盤算,在于盡快促使美國卷入這場沖突,進而獲取對伊朗的壓倒性打擊優勢。
但對于時間敏感的以色列而言,每一天的延遲都在逼迫其面對潛在的軍事困境。在沒有美國支援的前提下,內在的防御短板會逐漸暴露。
不過,對于伊朗來說,也并沒有到歡慶勝利的時候。特朗普的“2星期策略”可能只是緩兵之計,為了讓伊朗降低警惕,從而給以色列喘息的機會。屆時,美國或會借機重新武裝以色列,準備下一次更加猛烈的軍事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