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2025年6月19日下午,克里姆林宮熱線直通中南海。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方最高層進行了緊急通話,焦點鎖定在戰云密布的中東局勢。就在24小時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剛拒絕普京調解以伊沖突的提議,聲稱“俄羅斯應先結束自己在烏克蘭的戰爭”。
這一拒絕發生在微妙時刻——美媒披露特朗普已批準對伊朗的軍事打擊計劃,可能在本周末行動。而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的持續攻擊,被普京在通話中定性為“極其危險”,可能引發災難性連鎖反應。
一邊是美國關上調解大門,一邊是戰火一觸即發,普京為何選擇此時致電北京?中方又作出了怎樣至關重要的戰略判斷?這通電話背后,折射出怎樣的大國博弈新格局?
外交突變
中東戰火初起時,局面似乎還有轉圜余地。沖突爆發的第二天,普京就致電特朗普,提出由俄羅斯擔任調解人。當時特朗普的反應出人意料——爽快答應了這一提議。
短短幾天內,情況急轉直下。6月18日,特朗普公開拒絕普京的調解請求,還拋出一句帶刺的話:“俄羅斯應先解決自己在烏克蘭的問題”。這種態度轉變讓外交界大跌眼鏡,也讓普京別無選擇,只能尋找其他外交途徑。
特朗普的突然轉向并非心血來潮。深層原因在于美國內部存在兩股力量的拉鋸:共和黨鷹派持續施壓要求全力支持以色列,甚至主張直接轟炸伊朗核設施;軍工復合體則渴望通過戰爭消化過剩產能,推動軍火訂單激增。
但特朗普的MAGA基本盤強烈反對介入中東沖突。保守派評論員塔克·卡爾森公開警告:“美國不應為以色列的戰爭買單”。這種矛盾讓特朗普陷入兩難——他既想展現對以色列的支持,又不愿在選舉年承擔戰爭風險。
特朗普還有一層戰略算計:不希望俄羅斯借調解之機擴大在中東影響力。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拒絕俄羅斯調解,阻止普京在國際舞臺扮演“和平締造者”角色。美國擔心中東一旦?;?,俄羅斯的外交聲望將大幅提升,這是華盛頓不愿看到的。
更關鍵的是,特朗普政府似乎將這場沖突視為施壓伊朗的新杠桿。美國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的強硬立場,實則是想迫使德黑蘭在核問題上讓步。但這一算計忽視了伊朗的民族尊嚴——一個被襲擊的國家怎么可能不還手就坐到談判桌前?
遭美國拒絕后,普京在24小時內迅速撥通了北京的電話。
6月19日下午的通話中,普京明確表達了對以色列攻擊伊朗核設施的深切憂慮,認為此類行動“極其危險”。他特別強調俄方愿意同中方一道,推動局勢降溫,并罕見使用了 “愿與中國保持密切協調” 這樣的表述。
普京的轉向并非偶然。近年來,俄羅斯面對西方制裁,與中國的戰略協作不斷深化。
就在此次通話前數日,普京在圣彼得堡經濟論壇上公開表示要與中國深化軍事技術合作,不僅限于武器貿易,更包括高技術領域的實質性交流。他還特別提到要繼續擴大中俄聯合軍演規模,重點加強高技術領域協作。
中俄經濟紐帶也在危機中顯現韌性。2025年初中美關稅戰升級時,普京公開表態支持中方立場,認為雙方應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這不僅是外交支持,更基于實際利益——中美貿易摩擦讓俄羅斯農產品對華出口大幅增長。兩國的貿易本幣結算率已達85%,建立了獨立于美元的支付體系。
對普京而言,中國不僅是政治盟友,更是關鍵經濟支柱。當美國關閉調解大門后,北京成為莫斯科最可靠的外交伙伴。這種信任建立在兩國多年戰略協作基礎上,在危機時刻顯得尤為珍貴。
在通話中,中方對中東局勢作出了一個重大戰略判斷:“中東不穩,天下難安”。這一判斷基于深刻洞察——中東作為全球能源心臟,其動蕩將波及世界經濟與安全。
中方還提出四點主張:推動停火止戰、保障平民安全、開啟對話談判、國際社會促和,為化解危機提供了清晰路線圖。
三方的戰略考量
中國在中東問題上的立場一以貫之。伊以沖突爆發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多次與埃及、阿曼等地區國家外長通話,明確譴責以色列“違反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侵害伊朗主權。中方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沖突各方應立即停火,重回政治解決軌道。
與某些大國不同,中國的外交努力從不附加政治條件。當美國提出“無條件投降”這樣的最后通牒時,中國倡導的是平等對話。
中國支持21個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就伊以沖突發表的聯合聲明,主張尊重主權、和平解決爭端。在聯合國等多邊平臺,中國始終推動?;饹Q議,為局勢降溫。
中國的中東外交建立在對地區國家的真誠尊重基礎上。不同于某些大國將中東視為棋子或資源倉庫,中國堅持“不干涉內政”原則,贏得了廣泛信任。這種信任轉化為實際影響力——就連沖突當事國伊朗,也相信中國能對當前危機發揮積極有效的調解作用。
以色列挑起沖突的動機值得深究。內塔尼亞胡選擇此時對伊朗動手,與其國內政治危機密切相關。面對執政聯盟搖搖欲墜、司法改革爭議不斷的困局,轉移矛盾成為政治生存的本能。以色列的精準算計是:通過有限沖突將美國拖入中東棋局,借此重塑地區格局。
伊朗的處境同樣微妙。面對以色列攻擊,伊朗外長與美國中東事務特使已進行多次秘密通話。伊朗釋放出罕見信號:若美國能約束以色列結束沖突,德黑蘭在核問題上“可以表現出靈活性”。這不是單純的妥協,而是將核問題作為談判籌碼的高超手段。
在百年變局的關鍵時刻,世界逐漸明白:真正的穩定不來自航母編隊,而源于相互尊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外媒:特朗普轉變態度,拒絕普京幫助調解伊以沖突的提議》——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