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全球能源革命取得重大突破——長安汽車宣告金鐘罩固態電池將于年底正式首發,奔馳450Wh/kg固態電池也開啟量產車型的測試工作。政策層面同樣持續發力:工信部把固態電池確定為“重點攻關方向”,計劃在2027年前培育出3-5家全球領軍企業,單個項目最高可獲得2億元補貼。
資本市場的熱情遠超想象: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規模將超過120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份額占比達40%;在低空經濟領域,每臺eVTOL飛行器對電池的需求量高達500-1000kWh,其價值量是新能源汽車的5倍以上。
本文依據官方財報數據,從中挑選出三家掌握“獨特技術”的領軍企業,與大家分享。
第一家:贛鋒鋰業——全球唯一覆蓋三大技術路線的企業·能量密度達500Wh/kg
業績亮點:該公司同時布局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全固態體系,在鋰金屬負極專利數量上位居全球前三。重慶基地的5GWh混合固液電池已實現投產,全固態電池順利通過200℃熱箱與針刺測試,裝車驗證工作也在同步推進。憑借技術優勢,2025年其股價上漲21%,外資持倉比例大幅增加35%。
第二家:當升科技——超高鎳正極的唯一量產企業·循環壽命達2500次
業績亮點:作為國內唯一實現鎳含量≥95%單晶正極材料量產的企業,成功攻克全固態電池界面阻抗難題。與衛藍新能源、清陶能源聯合研發正極-電解質復合體系,使阻抗降低60%,可適配400Wh/kg高能量密度電芯。與寧德時代、比亞迪深度合作,預計2025年正極材料出貨量將增長300%,且與特斯拉4680電池供應鏈的準入談判已進入最后階段。
第三家:最具潛力的黑馬——外資重倉且國資委控股·市值不足百億
業績亮點:擁有全球首條GWh級修復型固態電池試驗線,魟衶皓,鄭說市 主頁發送“狐”可知。獨創的“補鋰”技術將循環壽命提升至8萬次(行業平均水平為5000次),獲得現代汽車45億元訂單,并成功進入億航智能eVTOL電池供應鏈。
摩根士丹利、瑞銀、高盛等五大外資巨頭紛紛建倉,2025年Q2外資持股比例激增200%。背靠國資委,重組預期強烈,煙臺基地產能目標直指10GWh。
風險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和學習使用,信息來源于軟件顯示以及互聯網公開數據,相關個股并非推 薦,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者應當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指導買賣,不保證收益,投資者應獨立決策并自擔風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