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家紛紛炒股去了?
2025-06-20
那年,郭廣昌入股青島啤酒,當時說了一個故事,說是當年他在復旦大學讀書時,騎自行車去北京,返程路過青島,把僅有的飯錢拿來買了一瓶青島啤酒。從此,種下心錨,青島啤酒真好。
郭廣昌,被稱為中國版的巴菲特。但是,跟巴菲特又有所不同。巴菲特是只持股不參與管理,不爭取企業的控制權。但是,郭不同,他要的不僅僅是入股,還要持股,還要說的算,還要控制企業發展,他覺得青島啤酒的優勢是品牌大、根基好,缺點是什么呢?就是不現代。
一是產品線不現代。其它品牌多進軍了精釀、無醇,而青島啤酒呢?沒動靜。
二是銷售網絡不現代,還是最傳統的酒水代理,沒有進軍國際,沒有進行數字化管理,沒有進軍電商以及短視頻。
百年之旅是復星系掌權時搞的一個項目,當時是想通過百年之旅占領精釀高端市場,定位就是啤酒里的茅臺與拉菲。復星肯定是現代的,思想也是前衛的。因為他們想對青島啤酒這個老古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關閉一些不賺錢的工廠,對整個產業進行南移,因為中國消費最終就是東南沿海,不應該繼續扎根北方,至少也要走出去,類似于現狀的會稽山對于市場的定位。
同時,要對全球進行輸出,出海,產品線也要升級。雖然很難,但基本上還是比較合理的,只是當時國資委一看,我草,你這是要把我青島啤酒搞成一個曇花一現的爆品呀?那不行,我們青島啤酒走的就是穩定路線,我們是老品牌,老品牌不是說不擁抱新生事物,而是要緩慢的擁抱,而不是脫胎換骨。
復星的戰略是,國際化、數字化、高端化。砍砍砍,換換換。
國資委的戰略是繼續活在舒適區,不是不進步,而是在不斷的擴大舒適區,例如把山東、陜西這兩個省先護住,市場占有率80%,然后再緩慢的去輻射河北、河南,精釀也搞,無醇也研發,只是比較緩慢而已,說是腳踏實地做事。
戰略不同,自然就開始搶奪控制權。復星繼續買入,國資委也繼續買入,國資委聯合省內這些大企業聯合注資。
最終,把復星打下去了。
復星有很多觀點是對的,例如,產業化南遷;例如,搶精釀市場與無醇市場,青島啤酒這幾年在山東份額也損失不小,被一個小品牌搶了先機,就是泰山啤酒。
泰山啤酒怎么搶的?就是復星提到的精釀+數字化。
泰山啤酒最初就是靠朋友圈火的,你看山東每個縣城都有泰山啤酒專賣店,人家沒有采取傳統的鋪貨渠道,都是誰想喝誰自己去店里拿。
經濟形勢一不好,北方的錢會加速南下。為什么?因為,都在殺雞取卵。他們知道這樣會趕走企業不?知道。但是,不得不這么做,因為上面給的任務就是這些,你看現在都開始掃街了,賣酒的賣茶的甚至小超市,全開始了。
身邊不少朋友開始南下,要么去浙江,要么去廣東,新時代的衣冠南渡……
為什么大家紛紛炒股去了?就是不愿意繼續搞生產了,我不賺錢還不行嗎?自保的一種方式。
杭州房價怎么起來的?你真以為靠什么六小龍?核心就是衣冠南渡推高的。
所有人內心都是熱的,都是愿意為這個國家做出貢獻的,但是,必須標準統一,不能差別對待,咱這邊這么搞,人家浙江、廣東網開一面,那么運營成本就競爭不過人家,現在有個事實沒人談,那就是完全陽光百分百虧損,這不是最值得研究的問題嗎?!
所有人都是沒有安全感的,原本是服務關系,現在是對立關系,企業者原本是生產者+貢獻者,現在成了人人喊打。
其實,大家是一條繩上的,是供養關系。這就是為什么浙江那么牛逼的緣故,上次我去寧波,當地朋友跟我講,公務員在飯局上是坐不了C位的,我覺得很驚訝,后來聽了一個更有意思的版本,說除了公檢法這些執法群體外,你是可以指著他們鼻子訓斥的。
這?!
正文完:
今天是寫日記的第4133天
已看電影推薦:《推拿》
臺詞:盲人和健全人終究還是隔了一層,道理很簡單,他們在明處,健全人卻藏在暗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