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德云社相聲演員岳云鵬的“非要唱”演唱會兩場門票開售之后很快“售罄”。
緊接著,互聯網上圍繞著這兩場演唱會的“售罄”出現了很大爭議。
一方面,德云系自媒體大吹特吹,大肆宣傳岳云鵬演唱會的門票售罄了、被搶光了,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另一方面,很多網友卻對岳云鵬演唱會的“售罄”發出質疑,到底是真售罄還是假售罄?
雖然大麥網上顯示,岳云鵬演唱會7月26日和27日這兩場都已經售罄,但同時大麥網上也顯示,7月26日首次開票只有4200張,7月27日首次開票只有4760張。
對比演唱會舉辦地首都體育館17500個座位的容量,岳云鵬演唱會的這個所謂“售罄”顯然是有問題的。
在正常人看來,真正的“售罄”應該是指所有門票都賣光了,一張都不剩。
岳云鵬演唱會所謂的“售罄”則存在前提條件,一萬多張門票只拿出來四千多張賣,還有一萬來張沒賣,當然不能算真正的售罄,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第一批開售的四千多張門票售罄”。
所以,德云系自媒體所宣稱的“岳云鵬演唱會門票售罄”由于沒有提示前提條件,因此他們所宣傳的“售罄”其實應該算“假售罄”。
最典型的例子出在岳云鵬演唱會的主辦方北京環宇兄弟國際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這里。
環宇兄弟老板“環宇老喬”的賬號在6月17日發文宣稱“感謝所有支持岳云鵬的朋友們,岳云鵬非要唱演唱會兩場門票均已售罄”。
但在6月20日,環宇演出票務賬號櫥窗又打出了岳云鵬演唱會7月26日門票搶票倒計時六天的廣告,岳云鵬演唱會的下一批門票將在6月26日開售。
既然環宇老喬早已經宣布“兩場門票均已售罄”,為什么又要開始搶票倒計時?
與此同時,大麥網也打出了提示,岳云鵬演唱會門票6月26日16:18分開搶,不是已經售罄了嗎?為什么還要再次開啟售票?
很顯然,環宇兄弟和大麥網的倒計時搶票直接打臉了之前宣傳岳云鵬演唱會“售罄”的自媒體,也包括“環宇老喬”。
明明只是第一輪開票“售罄”,明明是一萬多張門票只賣了四千多張,卻大張旗鼓宣傳岳云鵬演唱會門票被搶光了,是何居心?
往嚴重了說,沒有將演唱會真實售票情況告知消費者,這已經涉及到了虛假宣傳的問題。
往輕了說,這樣的宣傳有違消費者的知情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蒙蔽了消費者,已經違背了商業道德。
首先,岳云鵬演唱會的“售罄”宣傳更像是一種饑餓營銷。
饑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并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
岳云鵬演唱會每場門票明明有一萬多張,初次開票只賣了四千多張,雖然這種分批開票的方式并沒有問題,但壞就壞在,德云系自媒體甚至包括環宇兄弟公司并沒有將售票的真實情況告知消費者,反而大肆宣傳“售罄”,這就容易對消費者造成門票“供不應求”的假象,實現饑餓營銷目的。
舉個例子,如果消費者去買皮鞋,商家打出廣告“最后十雙”,消費者本來沒有那么強的購買欲望,一看到廣告很可能就會激起購買欲。
當消費者好不容易搶到一雙皮鞋后,商家立刻又拿出一百雙,又打出廣告“最后一百雙”,作為消費者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是不是會很惱火?
其次,岳云鵬演唱會大肆宣傳“售罄”也給黃牛黨留下了炒作票價空間。
各種演出和比賽場館內外以及互聯網上經常會看到“黃牛黨”,這些人最擅長的也是最大的盈利模式就是囤積居奇,提前通過各種渠道拿到大量門票,然后再高價轉賣給普通觀眾獲利。
如果演唱會門票大量供應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況,那黃牛黨手里的門票不僅不好賣甚至還會打折出售,畢竟消費者通過正規渠道能輕松買到門票的話,根本沒必要找黃牛黨。
如果演唱會門票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那黃牛黨手里的門票不僅好賣而且還能賣出高價,消費者在正規渠道買不到票只能去找黃牛黨買高價票。
岳云鵬演唱會初次開票之后立刻宣傳“售罄”,給外界造成一種“供不應求”的印象,這就會給一些黃牛黨留下炒票價的空間,如果消費者通過黃牛黨買了高價票,轉頭發現正規渠道又開始第二輪售票,那會是什么心情。
綜上所述,岳云鵬演唱會分批開票分批售票本身沒有問題,但事情主要壞在了一些德云系自媒體那里,他們大肆宣傳“售罄”同時卻沒有說明真實情況,不管是虛假宣傳的問題還是違背商業道德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都會傷害到消費者利益。
在這里也需要提醒廣大網友擦亮雙眼,進行各種消費前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真的“售罄”哪些是假的“售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