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共同開展了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場館征集活動。活動覆蓋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評選出首批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場館174家并予以公示, 其中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合肥植物園、安徽肥東管灣國家濕地公園科普宣教館入選。
首批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場館名單截圖。
合肥植物園
合肥植物園位于董鋪水庫東南岸,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重點花文化基地。園內科普館收集有臘葉標本、種子標本、浸泡標本等1000多種珍稀植物標本,并引進AR互動交互講解系統,提供科普展示平臺。園內自然教育中心設置了濕地科普展,常年進行自然教育活動,并每年為環保志愿者開展培訓活動。
合肥植物園標本館,展示種子標本、臘葉標本等。
同時,植物園以梅花展、郁金香展、月季展、荷花睡蓮展等一年四季特色花卉展覽為契機,針對不同的受眾特別是青少年開展植物類科普教育活動,并與公益組織合作,組織觀鳥、講座、攝影書畫比賽等自然教育活動,受到廣泛好評。
荷花盛開季節,滿池睡蓮婀娜多姿。
安徽省地質博物院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以“宇宙、地球、生物、人類、資源”為展示主線,布設序廳、地球廳、生命演化廳、恐龍廳、礦物巖石廳、資源與環境廳六個常設展廳。現有館藏標本5萬余件,包括不同地質時期各類化石、各類礦物巖石、寶玉石等。整個展館突出古生物化石特色,兼顧其他地學知識展示和安徽本地特色。每年推出不少于5個主題臨時展廳,引導社會公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館藏豐富,突出古生物化石特色。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為小講解員開展技能指導。
此外,博物館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持續開展自然資源主題宣傳活動,適時舉辦自然資源科普講座、攝影繪畫比賽,制作原創視頻、繪本等,結合科技手段,讓神奇的化石、精美的礦物、多彩的寶石“活”起來,給予觀眾沉浸式體驗,讓更多的人共享博物館館藏和科普成果。
飛向白堊紀——中國翼龍展配套開發的線上AR云觀展系統。
安徽肥東管灣國家濕地公園
安徽肥東管灣國家濕地公園位于皖中腹地、包公故里的肥東縣北部,緊鄰滁河干渠,地處江淮分水嶺。總面積664.24公頃,是以陂塘文化為主題的國家濕地公園。園區內星羅棋布近百座陂塘,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江淮分水嶺脊背。這些陂塘鑲嵌于村莊和稻田之間,形成了獨特的生產、生活和生態肌理,保留了距今約1200年的歷史記憶,具有濃郁的陂塘濕地文化,有著“畫里管灣”之美譽,是大中小學生校外研學實踐和勞動教育的自然課堂。
安徽肥東管灣國家濕地公園。周杰/攝
安徽肥東管灣國家濕地公園科普宣教館是以青磚為特色的江淮建筑風格為主。展陳面積3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共四個展區,分別是“魅力肥東 孕育管灣”“鳥飛魚躍 生機管灣”“水滿陂塘 特色管灣”和“夢回清澤 守護管灣”。宣教館以“人與濕地共依伴”為主題,圍繞大、中、小學生對于科普體驗學習和教學的需求,設有多媒體教室、動植物標本和電子屏幕互動答題體驗區等,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且生動展示出管灣濕地的生態奧秘。截至目前,已累計接待各類研學團隊、調研考察、旅游觀光活動八萬余人次。
信息來源:合肥發布綜合
『探盤評測』
上 錦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