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說件重要的事——添福玉器精心打造的【每周一堂玉器課】正式開講啦!
創(chuàng)始人穆穰秉持“為自己添福,為所愛傳福”的品牌初心,希望用最直接、最清晰的方式,幫您拆解復雜的玉石知識,讓每一位愛玉之人都能看懂玉、選對玉、惜好玉收獲源自昆侖山的綿長福祚。
玉器是打開玉文化大門的一把鑰匙。我們將從和田玉最基礎的知識講起,帶您感受中國千年玉文化的獨特魅力。
添福玉器穆穰:其實這個說法并不完全準確,“和田玉”有兩層定義:根據(jù)國家標準,只要玉石的主要礦物成分為透閃石(通常含量≥90%),即可稱為“和田玉”,與產(chǎn)地無關。但從傳統(tǒng)認知和玉石行業(yè)來看,通常特指產(chǎn)自昆侖山脈這條大礦帶和俄羅斯的狹義“和田玉”。
我們所說的新疆料、青海料和俄料,除俄料外,均產(chǎn)自昆侖山脈。青海料產(chǎn)自昆侖山的東段,在青海省境內。而新疆料則是產(chǎn)自昆侖山的中段和西段,也就是咱們新疆境內,礦帶綿延上千公里,自西向東貫穿塔什庫爾干—葉城—皮山—和田—于田—且末—若羌等產(chǎn)地,是真正的主礦脈、核心產(chǎn)區(qū)。
以和田籽料為代表的新疆料在歷史上最負盛名,市場認可度最高、更受推崇。正因如此,我們福玉器才要扎根和田,精選源自昆侖山脈的優(yōu)質玉料精雕成器。
添福玉器穆穰:我們一般通過顏色、結構和光澤等特征對其進行感官判斷。
新疆料顏色多樣,以羊脂白玉最富盛名;結構上,顆粒均勻細膩,質地純凈致密,雜質相對較少;光澤溫潤,油脂感強。肉眼可見的天然油脂感,越盤玩越油潤,這也是其靈魂所在。
青海料顏色豐富,翠青、煙紫色和藕粉色較為獨特,白玉呈灰白,泛灰色調;透明度相對較高,水線較多;光澤更接近玻璃光澤,“水感”大于“油感”。
俄料顏色普遍較暗,主流為灰青色。粒度不均,粒狀感較強;光澤略帶瓷性。相較新疆料和青海料油脂感明顯不足。
添福玉器穆穰:根據(jù)產(chǎn)出環(huán)境,和田玉主要分為山料、山流水、籽料和戈壁料。和田籽料特指產(chǎn)自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的和田玉。
和田籽料為何如此珍貴?首先,于它的稀缺性。因為籽料僅產(chǎn)自昆侖山下的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開采,優(yōu)質資源已近枯竭,市場上的精品籽料是少之又少。其次,籽料的玉質決定了其經(jīng)濟價值。籽料經(jīng)過大自然的“精挑細選”,其玉質的油潤度、細膩度、老熟感通常遠超山料。觸手如凝脂,越盤玩越顯油潤。第三,籽料在河床中長期浸泡于含有礦物質的河水中,其表面會形成一層天然的有色表皮,稱為“皮色”(如灑金皮、棗紅皮、秋梨皮等),這也是籽料獨有的。行業(yè)內素有“好籽賣白,極籽賣皮”之說。一塊籽料成品,有皮和無皮之間的價格差距是巨大的。大多質地上乘的白玉料,且?guī)в屑t皮或黑皮的,價值一般都很高。
添福玉器穆穰:很多新入門的玉友,一聽到山料就覺得不如籽料,其實這也是對和田玉的一個誤解。籽料因自然篩選,平均玉質優(yōu)于山料,卻并不代表所有的籽料品質都優(yōu)于山料,籽料也有“三六九等”。如今優(yōu)質和田玉籽料資源匱乏,精品籽料也是“一籽難求”。
事實上,山料之中同樣也蘊藏著頂級美玉。比如說新疆的山料之王——且末米達料,雖白度略遜于籽料中的羊脂玉,但在密度、油性、雕刻適應度方面都還不錯。且末糖白山料紅白交融,俏雕價值極高。若羌黃口料瑩潤如蜜,都是籽料無法復制的瑰寶。還有藏家口中的“95于田料”至今仍是傳說級藏品。
和田玉的世界博大精深,其學問遠不止于此。添福玉器【每周一堂玉器課】將持續(xù)為您帶來專業(yè)、實用的和田玉知識及中國玉文化,誠邀您持續(xù)關注!與創(chuàng)始人穆穰一同,溯源昆侖玉脈,揭開美玉奧秘,收藏傳世福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