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俄精英層的認知里,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依賴從國外進口石油、煤炭、天然氣,只要外部形勢出現變化,譬如在以伊全面沖突,伊朗可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背景下,中方為保證能源安全,就會想方設法從其他渠道進口能源,而自己將掌握對華油氣供應的主導權。
對中國和世界產業變革形勢缺乏根本性了解,也是對自己的過度自信,讓俄羅斯錯失了能源和工業轉型的歷史機遇期,只想著借助伊以沖突將能源賣個好價錢,如此俄羅斯將愧于自己世界大國地位,會變得越來越虛弱,時間會對此給出最終答案。
俄衛星通訊社6月20日電,俄中友好協會副主席基里爾·巴巴耶夫在出席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時發言稱,在以伊沖突升級,霍爾木茲海峽可能被封鎖的背景下,只有俄羅斯能夠確保中國的能源安全。巴巴耶夫講話看似有理有據,實則漏洞百出,它暴露出部分俄羅斯精英層對中國能源戰略的認知偏差。
首先,中國能源進口不會依賴某一個國家,會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2024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從沙特、美國、俄羅斯、伊朗等國進口了約5億噸的石油,石油消費占到中國能源結構消費的二成左右。在中國進口能源的同時,中國國內的能源生產和能源轉型都在提速。
比如同年從新疆、甘肅等地開采出了超過2億噸的石油,中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開始接近50%。考慮到中國進口的石油多用于日常交通,當新能源車實現了對傳統燃油車的完美替代,那么中國將不再需要太多的石油,中國有機會從石油進口國轉變為石油凈出口國。
其次,俄羅斯或趁機提價要求中國多支付石油進口成本。誠然俄羅斯對于保障中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但俄羅斯也須看到,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只占到了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的20%。假設中俄未能就能源交易達成協議,那么中方將多余的進口份額給到美國等石油出口大國也不是不可能。
石油生產過剩本就是大勢所趨,何況中國有著海量的石油儲備,這些有利因素得以保證中國進口的石油價格長期維持在80美元/桶以下,巴巴耶夫等人但凡多出去走走,多了解世界,就不會將問題想得如此簡單了,認為中國是可以輕易被影響的對象。
重要的一點:俄羅斯不得將某些風險轉嫁給鄰國,讓中國等友好國家替自己兜底。中國頂著美西方制裁的壓力繼續和俄羅斯做生意,盡了做朋友的本分。如果不愿承擔壓力,未能繼續進口俄羅斯能源,俄方還能拍桌子不成?
在商言商,切莫動輒和政治掛鉤,否則合作就變了味道,走了形式。普京政府應該明白: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當決定對“兄弟國”開戰,往后發生的很多事情就都由不得自己。至于讓中國消化俄羅斯的全部石油產能,不具任何的現實條件。
一來中國的石油消費量在逐年降低,2024年中國石油進口下降約1.9%,今年這一趨勢將下降的更加明顯;二來中國的新能源戰略在逐步加速;三來中國不愿介入俄羅斯與美歐的紛爭;四則中國自始至終堅守獨立自主戰略,不愿意依賴任何國家。
這就決定了,俄羅斯的希冀與中國的戰略定位存在著巨大偏差,中俄無法在能源安全等議題上緊緊綁定在一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