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伊沖突開始后,特朗普的態度一天多變。
就在華盛頓時間6月17日,美國總統匆忙結束在加拿大的G7峰會行程,緊急返回白宮。
隨后,他召集核心國安團隊,在戰情室展開密談,主題不再是和平方案,而是美軍是否直接參戰。
與此同時,伊朗在這次沖突中,罕見強勢。
伊朗媒體也放出消息,伊朗要在18日晚上干一件大事,讓世界銘記。
今晚世界將銘記
近日,特朗普在個人主頁上,高調要求伊朗“必須無條件投降”,言辭之間毫不掩飾其戰爭意圖。
他甚至暗示,美國已掌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具體位置,雖然“目前”不會動手,但這名精神領袖已成為一個“隨時可以清除”的目標。
這是美國首次以如此公開且極端的方式威脅伊朗核心人物。
外交途徑就此被徹底拋棄,美國的戰略軌跡正在朝著武力解決的方向高速滑行。
幾小時之內,美軍加緊向中東調集兵力,數十架空中加油機與隱形戰機跨洲飛行,預置彈藥隨之就位,“尼米茲”號航母也脫離原定南海任務,疾馳趕往波斯灣以東。
五角大樓表態含混,但種種行動已將戰爭的信號拉響。
就在這場風暴的中心,以色列完成了對伊朗核設施的第一輪試探性空襲,震驚世界的“陽謀”終于顯現。
在特朗普還在試圖平衡外交壓力時,內塔尼亞胡早已邁出關鍵一步,逼迫美國背書軍事行動。美國若不介入,不僅以色列將陷入被動,中東戰略也將面臨嚴重塌陷。
遜尼派國家雖然與以色列一度嘗試接觸,但民族仇恨與宗教裂痕仍舊深厚。一旦以軍失利,美國在該地區數十年的戰略部署恐將頃刻瓦解。
白宮內部對此并非毫無爭議。部分高官仍主張維持外交余地,但特朗普的鷹派姿態愈發明顯。
他不再掩飾對談判的輕蔑,公開宣稱這是一場必須終結的對抗,而非暫時?;?。
他對幕僚表示,伊朗若不徹底放棄核計劃,就必須承受全面毀滅的代價。
伊朗的反應則堪稱決絕。面對這樣的挑釁,德黑蘭沒有做出任何示弱的信號。
革命衛隊宣布進入最高戰備狀態,全國民兵體系同步動員,導彈部隊已部署完畢。
更令人震撼的是,伊朗國內掀起了一場“精神動員潮”,大量社交媒體賬號統一轉發一句話:“今晚世界將銘記”。
這一口號背后的含義,非同尋常。在經歷數次高層被刺、核設施被炸、城市基礎設施遭到空襲后,伊朗沒有退縮。
相反,一種更深層的民族情緒開始被喚醒。哈梅內伊罕見地發表公開講話,重申“寧可戰死沙場,也不低頭于強權”。
他表明,若自己遭遇不測,伊朗將“化整為零”,以全民抗戰的方式繼續斗爭。
戰爭爆發
德黑蘭的軍事反應也進入新階段。
伊朗已開始動用新型高超音速導彈,對以色列發動打擊。
部分襲擊地點包括摩薩德總部、以軍情報基地等重要目標,以軍雖嚴密封鎖戰果信息,但仍有畫面流出,顯示建筑物受損嚴重。
更關鍵的是,以色列的“鐵穹”防御系統出現疲態,其攔截彈庫存在連日消耗后已降至臨界水平。
有情報指出,以軍若得不到美軍補彈,最多再堅持10至12天。
特朗普對此一清二楚,因此美軍的角色變得愈發關鍵。
但目前看來,五角大樓仍傾向以“支援而非主戰”方式介入,比如提供空中加油、后勤保障、關鍵炸彈支持等。不過,特朗普的個人意志仍是最大變量。
正是他親手下令刺殺蘇萊曼尼,如今他也可能親手點燃新一輪戰爭之火。
而這把火,并不僅僅燒在伊朗身上。如果哈梅內伊遭遇襲擊,整個什葉派世界的憤怒將點燃。
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民兵組織等伊朗盟友都將全面動員,中東將變成一片真正的火海。
美國若一旦深陷,代價或將遠超預期。
更令人警覺的是,在這個節點上,伊朗的非對稱作戰思維顯得異常清晰。
他們不去主動打擊美軍,避免激化矛盾,卻開始精準打擊以色列的經濟命脈,如電廠、水廠、港口和煉油廠。
這種“打弱點、癱基礎”的戰術,極可能將以色列迅速拖入混亂之中。
而伊朗的最大教訓在于:當西方說你“可能有核武”的時候,你最好真有。
今天的局面正是源于其“有能力但沒造”的模糊策略,在美以眼中,那就等同于可以隨意打壓的對象。
這也是為什么,朝鮮可以談判、可以威脅,但伊朗只能等待“鐵拳”。
此刻,全世界屏息以待。
一邊是囂張至極的美國總統,開出讓人無法接受的條件;另一邊,是已無退路的中東強國,正將一切資源與信念投注在一場命運之戰上。
當第一枚鉆地彈落下,或許整片中東都將被重新塑造。
今晚之后,無論戰爭是否全面爆發,地緣格局已然變天。
而人們或許真的會記住這一夜,記住在強權與尊嚴之間,伊朗選擇了后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