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愛馬仕來了。
“中原糧倉”河南正在變身“新消費之都”,引領當下新消費浪潮。
過去河南走出了雙匯、牧原、三全、思念等食品巨頭,如今王寧帶著泡泡瑪特靠IP經濟與“情緒消費”火遍全球,張紅超、張紅甫兄弟讓蜜雪冰城從刨冰店變身全球門店最多的現制飲品品牌,于東來的胖東來更被譽為“零售業烏托邦” ,是商超零售反內卷的傳奇存在。
52歲的巴奴創始人杜中兵,同樣起步于河南,他高喊“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借著“毛肚與菌湯”爆款單品,廝殺火鍋紅海,終于向資本市場亮劍。
與河南新消費三杰不同的是,巴奴火鍋門店數量僅有145家,走的是高端路線。
杜中兵以“產品主義”自居,將巴奴火鍋定位為“品質火鍋”。以2024年數據來看,其人均消費金額為142元,比海底撈的97.5元客單價高出45%。
所以巴奴也常被消費者詬病太貴了,今年2月杜中兵還因“月薪5000元就不要吃火鍋”的說法,深陷輿論漩渦。
人均142的火鍋,到底貴的有沒有理由?明里暗里拉踩海底撈的巴奴,能否支撐起一個更有想象力的未來?
01學習但不成為海底撈
2023年,因“5片土豆18元”,引發火鍋刺客輿情,讓更多人知道了巴奴這個「火鍋界的愛馬仕」。而這距離巴奴成立其實已有二十余年。
巴奴火鍋2001年就在河南安陽開出了第一家店,那時的杜中兵剛從焦化行業挖到第一桶金,算是餐飲界的外來客。
學海底撈是眾多餐飲品牌的第一步,杜中兵也不例外。當時巴奴年輕員工們天天研究擦鞋、美甲、舞面。杜中兵曾提到巴奴模仿海底撈的場面:“我們的小孩舞面舞得半夜都不睡覺,在宿舍里拿著餐巾紙擰成卷在那舞,最后還是舞得沒自信?!?/p>
在安陽摸爬滾打8年,直至2009年南下省會鄭州開店時,巴奴還在學習海底撈搞服務,只是有珠玉在前,難以出圈。
他無奈承認:“干了3年,學了3年,一心想超越海底撈,卻連邊兒都沒沾著?!?/p>
幸運的是,期間,巴奴聯手李洪軍教授,創新“木瓜蛋白酶嫩化”技術,發制毛肚,將其變得鮮脆又健康,逐漸成為王牌產品。
2012年,杜中兵提出“產品主義”,更名巴奴毛肚火鍋。巴奴正式從海底撈的模仿者轉向對立面,這才走了一條差異化火鍋之路。
去年初,海底撈開始試水加盟,加速占領下沉市場,小龍坎新增70家門店,但杜中兵堅持直營模式。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年6月9日,巴奴的直營門店數量為145家,覆蓋全國39個城市。
財務基本面倒是給了巴奴登陸資本市場的底氣:2022-2024年,巴奴營收從14.33億元漲到23億元,年內利潤從虧損519萬元翻身賺1.23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率也從2.9%提升至8.5%。
今年1-3月,受益門店擴張,杜中兵入賬7億元,同比增長25.7%,單季利潤達到5500萬元,整體翻臺率達3.7次。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巴奴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品質火鍋”品牌,占據該細分市場3.1%的份額。
02巴奴到底貴不貴
作為品質火鍋,「貴」似乎是巴奴最深的烙印。
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巴奴火鍋顧客人均消費整體分別為147元、150元、142元,其中一線城市的數據183元、179元、165元。
而海底撈同期自營餐廳顧客人均消費分別為104元、99元、97元。
其中,2024年,巴奴人均消費比海底撈高了45%。
以北京王府井商圈為例,巴奴毛肚火鍋顯示的均價為155元,而海底撈火鍋均價為120元,確實有一定差距。
這也是可以解釋的,巴奴奉行「產品主義」,毛肚、野山菌湯和“十二大護法”等特色菜,其毛肚選用新西蘭天然牧場的牛肚,野山菌湯只選用云貴川高海拔地區的野山菌,連主要牛肉原料都是澳洲和牛。受限于食材,巴奴的客單價確實偏貴。
不過,巴奴火鍋的產品主義也并非沒有漏洞。2023年9月,巴奴旗下子品牌“超島自選火鍋”羊肉卷被檢測出含有鴨肉成分,引起外界對巴奴火鍋品控的質疑。最終以“超島獨立運營”為由迅速切割,賠付金額超800萬元應對輿論風暴。
超島的創始人正是巴奴火鍋創始人杜中兵之子杜夯。在沖刺上市之前,巴奴也進行了“清理門戶”的動作。目前,超島相關店鋪已全部關閉。
如若再次發生食安事件,將直接沖擊巴奴 “產品主義” 的定位,導致消費者對其品牌信任度下降,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業績。
貴,某種程度上,也算巴奴的特色,巴奴能火起來也得益于其獨特的品牌定位。
但近幾年,其客單價已有明顯下滑的趨勢:從2023年的150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138元。“品質”標簽似乎開始褪色。
巴奴解釋稱是主動進行產品組合調整、拓展客群帶來的策略性微調。業內人士指出,巴奴是在引入價格更親民的產品,換取更高的翻臺率、更廣的消費群體和市場。
即便客單價較高,巴奴在市場份額方面與海底撈仍然差距懸殊。2024年中國火鍋市場按收入計,巴奴僅占0.4%的份額,海底撈則達到6.7%。
此外,巴奴的盈利水平也不如海底撈高。2024年,海底撈實現營收427.55億,是巴奴的18倍;凈利潤47.1億,是巴奴24倍;凈利率為10.99%,接近巴奴2倍。拋去相差10倍的門店數量因素,論單店盈利能力,巴奴也是遠不及海底撈的。
成本居高不下,除了食材本身的限制,恐怕還與采購端的議價能力有關。
海底撈依靠超千家門店網絡形成規模效應,通過采購和成本控制相結合,降低了運營成本。而巴奴全國目前僅有5座中央廚房、1家底料工廠,門店規模小、話語權相對較弱。
03持續造血考驗
資本層面,杜中兵通過D&H(BVI) LTD與BANU UNITED LTD,與妻子共同控制83.38%投票權,權力結構高度集中。
上市之前,巴奴共獲得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番茄資本、CPE源峰、日初資本、高榕資本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知名機構的參與為巴奴注入資金血液的同時,巴奴的上市之路也伴隨著資本的對賭壓力。
招股書顯示,若巴奴毛肚火鍋未能在2029年12月1日前完成上市,投資人都有權要求巴奴回購他們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份。
無論是資本壓力還是中國火鍋的內卷壓力,巴奴都必須IPO,去進行一個規?;耐卣?/strong>。
事實上,巴奴采取的也是擴張策略,來有效對沖人均消費下滑計劃。未來三年巴奴計劃新增150家門店,相當于每年開50家,這速度比海底撈當年起步猛,放在當下又或趨于保守。
2025年時間已近過半,巴奴年內新增門店數仍為個位數,與全年目標相距甚遠。這一開店速度能否在下半年顯著提速,也將成為資本市場評估的關鍵指標。
基于現有策略,公司選址范圍將集中在國內二線及三線城市的中高端Mall開發新門店,極為考驗其價格體系和運營模式。歐峰也提到,其下沉需要一場“產品降維、場景重構、供應鏈升維”的系統性變革。
2024年中國前五大火鍋品牌的市場份額合計約為8.1%,較為分散。二三線城市的競爭也是相當激烈的。瞄準這一市場的除了多元化布局的海底撈,還有湊湊、楠火鍋及一些地方品牌,甚至單人小火鍋也在以30元客單的極致性價比異軍突起,橫掃商場。
營收相對單一的巴奴,想要維持市場地位,恐難上加難。
另外,《2024年中國火鍋產業大數據研究報告》顯示,火鍋平均客單價到2024年上半年已降至59元,二三線城市消費人群對價格比品質更敏感。巴奴的高端路線能否一直維持下去,市場對此存疑。
目前巴奴的增速已有放緩趨勢。2023年到2024年營收增速從47.38%降至9.23%,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增長從248.78%降至37.06%。若不能持續創新、提升產品與服務質量,或有進一步下滑的風險。
最后,按單店投資500萬元計算,巴奴的開店計劃需要7.5億元資金支持。有意思的是2025年1月,巴奴毛肚火鍋還向股東宣派股息7000萬元,心也是夠大的。
在客單價和規模上都不占優勢的巴奴,看起來對上市很有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