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千年國脈 傳世古韻今輝
6月20日傍晚,“2025運河共生計劃”第九屆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宣傳周首場快閃活動“富義倉·落日詩會”,在杭州市富義倉藝術中心舉行。活動以百年糧倉為載體,在大運河畔,通過沉浸式詩會、詩歌互動等形式,在落日余暉的映照下,在“詩畫中國”式的意境下穿梭時空,暢游大運河詩路。
《詩路超鏈接》:“運河不是一條河
是流動的史詩”
“富義倉·落日詩會”的序幕,由杭州市世界遺產金牌文化特使、專業演員和詩歌愛好者們飾演的勾踐、王羲之、李白等六位詩人,通過光影技術實現跨時空同臺,將千年詩魂種進暮色。
越王勾踐縛青銅鎖鏈,石鋤鑿向大地。書法家王羲之的墨跡在晚風里綻成蘭花瓣雨。詩仙李白踏著滿地流動的唐詩光紋而來,腰間長劍未出鞘,酒氣已漫過百年糧倉的磚隙。陸游與唐婉的一曲《釵頭鳳》成為千古流傳的“離殤”之作。當藝術家木心的“車馬郵件都慢”飄向運河,一艘夜航貨輪的汽笛在遠處應和,古今兩個時空在聲波里相識相認。
眾創詩陣:墨影謎題,古今對弈
下一篇章,富義倉院落化身全民詩陣。九宮格拼詩與影像猜詩兩大環節點燃運河詩情,讓千年文脈在詩歌愛好者指尖與目光中汩汩奔流。精選“春風又綠江南岸”等運河主題名句設計互動謎題,“運河夜泊”“茶館評彈”等水墨動畫場景引發詩詞競猜。
公共麥:三代詠誦,一脈詩河
在公共麥環節,三代同誦運河情。來自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的學生朗誦《善賢之歌》、《大關暢想》,講述年輕求學者的世遺見聞;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講解志愿者朗誦《運河》節選,表達“運三代”搖到外婆橋的童年回憶;杭州退休干部職工大學朗誦隊用一首《謝村的變遷》引發現場共鳴。 (注:《善賢之歌》(文/盧山)、《大關暢想》(文/沈方)、《運河》節選(文/臧克家)、《謝村的變遷》(文/何玉寶);《善賢之歌》《大關暢想》《謝村的變遷》由拱墅區民俗生活博物館授權)
作為“2025運河共生計劃”的首場活動,富義倉落日詩會讓運河守護者、文學社團、詩歌愛好者在互動間感受運河文化,拓展文學的豐富想象。
富義倉·落日詩會活動組織:
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杭州市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
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
杭州運河集團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拱墅區民俗生活博物館
活動預告
第二站 塘棲古鎮·街頭實驗戲劇
下一場活動將于6月25日來到杭州塘棲古鎮,以塘棲古鎮運河文化為根基,通過“歷史+喜劇+快閃”形式活化文化遺產,打造主題互動劇,讓文化遺產在笑聲中實現“嚴肅歷史的輕量化傳播”。
值班編輯:王紫衿一審:王婕
二審:唐吟終審:沈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