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寧夏,有你更精彩
離中考越來越近,熱度也如同銀川的天氣一般急劇升溫。剛才刷到消息,看到說京城發布2025年中招政策,中考總分由670分調整為510分改革后,歷史、地理、化學、生物不計入中考總成績。
這也算是好消息,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松一口氣。很多人可能會想,什么時候會輪到銀川也這樣來實行?
同時也有人評論說,不考那學來還有什么意義?不如把時間用來主攻語數英物理好了。也有人評論說,不計入的好,不過還是要進行會考,掌握基礎知識就行,減輕負擔。
說起來,這些年有關中考,經常進行各種所謂改革。也不知道是為了適應學生的考試和學習能力,還是為了發展需要。這里也不多作揣測,只是覺得,可能家長們“卷”的就是這個吧?
威記前幾年第一次聽到說中考科目都有開卷考試的時候,有些詫異。開卷考試對于學習好,上課認真聽的同學來說,無疑是得滿分的機會;而對于平時不認真聽課,不認真復習的同學來說,真是給書都翻不到答案。所以,開卷考試,拉開的就是這兩端的差距吧?
中考改革的浪潮一波接一波,每一次調整都牽動著無數家庭的神經。當考試科目減少的消息傳來,有人歡呼“終于能喘口氣”,也有人擔憂“知識結構會不會失衡”。這種矛盾背后,折射出的正是當下教育生態的復雜面貌。
無論什么方案,學生課桌上堆積如山的練習冊或許能少幾本,但家長們的焦慮并未真正消散。周末的輔導班依然人頭攢動,只不過課程表從“全科覆蓋”變成了“精準突擊”。家長們也總能找到新的焦慮。威記就聽到有家長說:“開卷考試好是好,可孩子的時間全被語數英物培優占滿,那不過是換了個賽道繼續跑馬拉松而已。”
值得玩味的是,減負都已經施行很多年了,在生活實踐中卻發現,催生了新的博弈。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像被擠壓的彈簧,隨著總分降低反而彈得更高。對于銀川的家長來說,一二六九唐,永遠是高山仰止般存在,只想通過自己的托舉,讓孩子離山頂越近。
現實中,有人拿著會考大綱只求及格,有人卻把原本的選考科目當成自招籌碼。這就像在迷宮里拆掉幾堵墻,但出口的競爭反而更激烈了。
又是一年中考至,窗外蟬鳴漸響時,初三的教室里正上演著靜默的蛻變。教材扉頁被學生畫上倒計時表格,不同顏色的馬克筆區分著“必爭之地”和“戰略放棄區”。緊張和不安,都在隨著時間而變化。
聽過專家指出,當考試指揮棒輕輕轉向,整個學習生態都會產生連鎖反應。或許真正的課題在于,如何在變革中守護知識的完整性,讓減負不只是數字游戲,而成為教育回歸本真的契機。
當潮水退去時,才會發現誰在裸泳——而現在,有人正穿著不同的泳衣重新下水。這番比喻在評論區激起層層漣漪。有家長就說:"泳道變窄了,除了拼命劃水還能怎么辦?"很多人感受到那種無力感更強烈了。
銀川也是如此。最近幾年,銀川在教育方面可是下了大手筆,“教育強市”的框架也已經搭建好。今年73%的中考升學率,到未來幾年進一步提高,讓很多家長歡欣鼓舞,也吸引了很多關注的目光。
這是銀川發展的機會,同時也是學生和家長的機會。只是,對于很多人來說,其實“卷”什么都不知道,都只是隨大流而已!
相信不久的未來,隨著銀川教育資源的不斷優化,"教育強市"的藍圖正在變成觸手可及的圖景。但在這片教育熱土上,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正悄然浮現:當優質學位供給增加時,家長們的焦慮并未隨之減輕,反而催生出更復雜的"教育軍備競賽"。
當教育投入的"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或許更該關注如何實現"質變"的跨越。畢竟,真正的教育強市不該只是升學率的數字游戲,而應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的成長賽道,讓家長明白"為什么而卷"比"跟著卷"更重要。
對于銀川來說,升學率重要,但把這些人才留住,成為推動自身發展的助力更為重要。
一句話,銀川的教育改革,正站在這個意味深長的十字路口。
這里是寧夏!發現寧夏之美,感受寧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翻起塵封的記憶,記錄寧夏的人文歷史!謝謝閱讀關注!
通過“點贊”給威記鼓勵吧↘↘↘
看完點個分享給更多人再走,謝謝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