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鞅變法開始,整個秦國儼然成為了一臺戰爭機器,上至王公貴戚,下至平民百姓,每個人都在為這臺機器的運轉做貢獻。為了維持機器的運轉,每一個零件都不可或缺,所以自然要全面加強對百姓的管控,除了實施嚴刑峻法和連坐制度之外,商鞅還在秦國大力提倡告密,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減少犯罪,由此一個告密成風的時代開始了。
嚴刑峻法和連坐制度已經讓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為何還要鼓勵告密呢?或許告密本身沒有過錯,但是如果統治者鼓勵告密的話,性質就完全不同了。要知道,一旦告密成了社會風氣,不但人人自危不說,道德水準也會直線下降,冤假錯案會成倍增加,整個社會風氣和生產生活都會發生變化,商鞅實行這樣的措施顯然也有自己的想法。
記載商鞅言論和思想的《商君書》中記載了一段言論,解釋了商鞅為何鼓勵告密。他認為罪行發生之后,在對犯罪者進行懲罰,就不能起到制止犯罪的效果。與其獎勵見義勇為的人,不如及時制止不義之舉的發生。嚴刑峻法如果不能去除犯罪,獎勵義舉不能制止動亂,國家就會出問題。所以統治者最好在老百姓違法之前就提前實行刑罰,這樣才不會出現大的“邪惡”。統治者必須賞賜告密的百姓,這樣就可以杜絕細小的過失。統治百姓,能夠做到大的惡行不發生,小的過失不出現,國家就會強盛。這段言論是否是商鞅本人的觀點,已經無可稽考,但是卻是商鞅鼓勵告密的一種解讀。雖然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的,太絕對化了,往往就會適得其反。
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將告密納入了國家制度,也是第一次將“事前懲罰”制度付諸于實施的變法,告密制度對秦國后來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告密成風讓百姓從守法變成了畏法,表面上看,秦國和后來的秦朝百姓遵紀守法,但是無論如何努力,依舊很難避免無妄之災,加上秦朝實行愚民政策,百姓害怕犯法不假,但是百姓也幾乎不懂法律,所以即使再怎么謹小慎微,也無法避免觸犯秦法,天下苦秦久矣由此而來。人和人之間感情冷淡,甚至于親屬之間也沒什么人情味,這一現象貫穿秦國后來乃至于漢朝初期,直到漢文帝時期才得到改變。
漢文帝繼位后,與朝臣討論秦朝速亡的經驗教訓,提倡寬仁為本,告密可恥。讓人驚訝的是,盡管漢文帝反對告密,并且廢除肉刑,一定程度上給予官員與百姓言論自由,但是從秦國時期就形成的告密之風卻依舊盛行,直到上行下效數十年之后,告密成風的現象才得到根本性的扭轉。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在后世的歷史中,告密制度被一些君王再次實行,使得告密成風,酷吏盛行的時代反反復復的出現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一旦壞風氣再次出現,人民就會在苦難的漩渦中繼續掙扎。
(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聊讀書心得,交天下朋友,歡迎大家點贊與關注帆哥的人文小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