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圖文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轉發只為學習分享,侵權請通知必刪。
第一步:讀畫
1.先好范畫后,先要仔細閱讀畫中主要的內容,明白作者要在畫中表達出什么意境。
2.近、中、遠分出幾個部分,各占畫面的多少,如何分割畫面,不妨在畫紙上找出幾個幾何形體,如三角形、方形、長方形等,留出云煙、天空等空白以及題款的位置。
3.近樹與遠樹高低之比,近景山石與遠景山石之比。
4.近景與遠景墨色的濃淡,比如,勾近景樹用100%濃墨,勾近景石用80—90%墨,勾中景樹用80%墨,勾中景石用60—70%墨,勾遠景樹用70%墨,勾遠景山用30—50%墨。
5.題款位置,占畫面比例,字體、字的大小,圖章與字的關系等都要注意。
第二步:構圖及勾線練習
按讀畫的理解,安排圖式,先用木炭條淡淡勾出每部分的位置,修改合適后可勾墨線,勾墨線要求先淡后濃,然后按近濃遠淡,近實遠虛,從前景到后景,按部就班進行勾勒,線條按范畫,有粗有細,有濕有干。
此圖為兩大部分:左下為前景(起),右上為后景(合),近景線濃重,后景線輕淡。
第三步:皴擦
樹皮和山石的紋理,用皴來表現,皴線要弱于勾線,用較淡較干的墨,筆鋒略側,描繪山石及樹皮的紋理。
擦是皴的輔助,用更淡更干的健毫筆,筆要臥倒,幾乎與桌面平行,只用筆肚一側,在山石及樹皮上擦出粗麻的質感,擦筆如過重就破壞了皴,如過濕就無粗麻的質感,所以在擦以前要用同樣的紙來試筆,試到合適再擦。
第四步:點染
“點”包括樹葉、花草、青苔等。凡過于細小或人眼看不清楚的植物都用點來概括,點有圓、長、大、小不同形狀,用筆有粗有細,組織有聚有散,數量有多有少。
松葉用尖筆中鋒畫出,山石及樹的枝干用健毫禿筆點苔,晾干以后,用淡墨染樹葉。染山石暗部,隨后,在樹葉及重點部位染調好的稍深的墨水。這樣就完成了一幅水墨畫。
第五步:設色
在水墨畫完成的基礎上設色。山水畫的明暗主要靠墨,顏色只是輕輕地罩上層。樹的枝干用淡赭石染,可以稍加淡墨。山的亮部是受光處,淡赭石屬于暖色調,受光的山體染淡赭石,不要加墨,顏色要用水調勻,染得要潤。樹葉和苔點,用墨青(花青加淡墨)調勻淡染,山石暗部同時染,然后在應濃重處再干墨點部位趁濕稍加略濃的墨青。最后邊的遠山,用大筆淡花青直接畫出,如需色彩濃重,待干后,近景山石暗部略加石青中的頭、二青,亮部加石綠中的三綠。
(摘自《劉松巖畫山水 案頭畫范》,劉松巖著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點擊圖片學國畫▼
人物知識 山水知識 花鳥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