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之夜,寧陜縣城關鎮三星社區濱河公園化身歡樂海洋。6月21日晚,“村光大道”周賽第三場——“梅子·四畝地之夜”火熱開演。兩鎮村民以極具“村味”“土味”又創意十足的文藝比拼,點燃了秦嶺的夜空,更引燃了數千名現場觀眾的熱情。
“斗”出聯合新氣象 鎮村干部帶頭“吆喝”
伴隨著歡快的旋律,開場舞《秧歌扭起來》瞬間將現場氣氛點燃,為第二場周賽選手頒獎環節,寧陜衣家豬臘肉、土特產禮包等“硬核”山珍獎品,讓觀眾直呼“太實在了!”觀眾席中,300余名專程從西安趕來的游客,舉著手機記錄這場“比網紅打卡點更有溫度”的鄉村狂歡。
活動伊始,梅子鎮與四畝地鎮的聯袂推介便將現場氣氛推至高潮。沒有刻板宣傳,村民身著特色服飾,以一曲歡快的《彌渡山歌》集體舞驚艷開場。“對歌對的是什么山?天華山!”“蜜蜂采的是什么蜜?梅花蜜!”活動現場,村干部化身“帶貨主播”,在情景對話中巧妙植入兩地風光與特產,引得臺下笑聲不斷,觀眾席中西安游客張先生感嘆:“寧陜的鄉黨們放下話筒能種地,拿起話筒能賣貨,這‘吆喝’比直播間更鮮活!”
推介尾聲,“梅子歡迎你”“四畝地歡迎你”的歌聲響徹夜空,傳遞著兩鎮攜手發展的熱忱。“為了準備此次周賽,我們廣泛發動群眾,通過情景劇,舞蹈,樂器,演奏小品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現梅子鎮的生態旅游農林特色產業。這些節目創意都來自鄉親們的生活。大家白天忙生產,晚上排節目,精氣神全提起來了!”寧陜縣梅子鎮干部說。
“斗”出鄉村新故事土味才藝驚艷全場
比賽環節當中,六個參賽節目輪番上陣,將鄉村新貌與百姓生活演繹得淋漓盡致。四畝地鎮帶來原創情景快板《四畝地展新顏》,快板節奏鏗鏘,情景表演生動,訴說家鄉巨變;情景朗誦《我們回來了》則深情演繹大學生返鄉投身家鄉建設的動人故事,50人陣容氣勢磅礴;非遺創新舞蹈《皮影》將傳統皮影戲的造型元素融入現代舞步,光影流轉間盡顯文化傳承的巧思。
梅子鎮的情景劇《振興之路·直播助農云致富》妙趣橫生,“青白蛇”“霸總”與村民在茶園同框,幽默推介生鳳茶與獼猴桃,展現電商助農新圖景;《鄉村之美·舞林大會》上演三個村的特色舞蹈Battle,引爆全場歡呼;民樂小品《田間之韻·提筆繪村光》則用嗩吶、二胡等樂器,奏響村民尋找藝術靈感的溫馨樂章。
“有村光大道這么好的機會,我們鎮上有才藝的人、有夢想的人、想上舞臺的人就聚在一起,每天排練到晚上8點到9點。我們也希望通過節目,吸引更多的在外打拼的年輕人,能夠看到家鄉的巨變、看到家鄉的發展機會,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夠回到家鄉、建設家鄉。”情景劇《我們回來了》主創、寧陜縣四畝地鎮村民王豆介紹說。
“斗”出文旅新熱度西安游客組團打卡
臺上斗藝正酣,臺下同樣火熱。實際上,“村光大道”強大的引流效應早已顯現——此前每天放票1分鐘內即被搶空,更吸引了近300名西安游客專程前來組團打卡。“沒想到鄉村晚會這么有創意,熱鬧、親切,東西還好吃。”來自西安的游客李女士興奮地表示,“比網紅打卡點更有溫度!”
這場“斗藝”的背后,是寧陜深度挖掘鄉土文化的巧思,自5月24日啟幕以來,“村光大道”踐行“群眾即主角、山鄉即舞臺”辦賽宗旨,依托緊密型城鄉文化共同體,深度喚醒沉睡的鄉土文化基因,這場沸騰了秦嶺夏夜的“斗藝”盛會,正是寧陜鄉村文化蓬勃生長的最佳注腳。
下周六,寧陜“村光大道”首場月賽又將照亮秦嶺的夜,讓農民從觀眾變身舞臺中央的明星,鄉村文化在自我創造、自我展示中煥發出持久而火熱的生命力——正如西安大學生陳晨在朋友圈所寫:“這里沒有明星流量,卻讓我摸到了鄉村振興最真實的心跳。”
據了解,寧陜縣將繼續深化“文旅+商業”融合模式,豐富旅游業態,提升消費體驗,把“21℃的夏天·清涼寧陜”旅游季推向新高潮,讓寧陜夏季旅游在高溫中更火熱,讓群眾文化生活在清涼中更精彩,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