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期待每一個共鳴的你,關注、評論,為學、交友!
1979年2月1日,霍梅尼從巴黎回到德黑蘭,2月5日,巴扎爾甘臨時政府成立。2月9日,總理巴扎爾甘公布了臨時政府六點綱領:巴赫蒂亞爾政府向臨時政府交權、舉行國際監督下的公民投票、重建國家經濟舉行議會選舉、起草憲法、建立伊斯蘭政府。
12日,巴列維的王宮和帝國衛隊的軍營被攻占,巴扎爾甘正式進入首相府。
1、第一任總統薩德爾的命運
新任總理邁哈迪·巴扎爾甘曾留學法國,1941年在德黑蘭大學任教。
他是世俗的民族主義政黨——伊朗黨的領導人之一。1948年,伊朗黨與摩薩臺領導的兩個組織合并成民族陣線,巴扎爾甘成為陣線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也成為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的首任董事長。隨著摩薩臺的倒臺,1955年,巴扎爾甘以“賣國和從事反政府活動”的罪名被逮捕。被釋放后,他與阿亞圖拉塔里卡尼一起成立了伊朗自由運動,巴扎爾甘稱這個組織是什葉主義和現代政治的結合,并向所有世俗和宗教人士開放。
1962年9月,在第二屆伊斯蘭社團大會上,他呼吁抵制1963年巴列維關于白色革命的全民投票,為此,他付出了十年牢獄的代價。巴列維倒臺后,巴扎爾甘被任命為臨時政府總理,他挑選的三位副總統都是世俗主義者。此外,他還任命了溫和的卡里姆·賽賈比擔任外交大臣,這位外交大臣曾向美國使館許諾將保證美國公民的安全。巴扎爾甘強調對話、緩和和寬容,主張恢復法律和秩序。但隨著一系列伊斯蘭革命機構的建立,巴扎爾甘的權力被架空。1979年11月6日,巴扎爾甘被迫辭職,他領導的伊朗自由運動成為政治反對派。
巴扎爾甘辭職后,伊斯蘭革命委員會接管了政府,伊斯蘭革命委員會秘書長、伊斯蘭共和黨總書記侯賽因·貝赫希提成為政府的核心人物,巴尼·薩德爾擔任財政部長。
1980年1月25日,巴尼·薩德爾以75%的選票當選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第一屆總統。
薩德爾在青年時期就參加了穆罕默德·摩薩臺領導的石油國有化運動,并接受了摩薩臺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隨后參加了民族陣線。他曾在德黑蘭大學學習神學和經濟學。1963年,薩德爾參加了霍梅尼反巴列維國王的斗爭,兩次被捕入獄。后來他逃到法國巴黎,在那里生活和學習了約15年,并在巴黎大學攻讀經濟學,獲得博士學位。同時他積極參加政治活動,成為伊朗留歐學生反國王運動的骨干分子。
在法國從事反巴列維國王活動期間,薩德爾曾主編過《自由伊朗》的波斯文報紙,還寫過一些關于伊斯蘭意識形態和經濟方面的書。
1978年10月,霍梅尼來到法國巴黎,薩德爾是機場迎接霍梅尼的成員之一,很快他成為霍梅尼的重要助手。伊斯蘭革命成功后,他隨霍梅尼回到德黑蘭,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和憲法制定小組成員。
1979年11月4日,伊美危機發生后不久,他被任命為代理外交部長。由于與霍梅尼在對外政策上有分歧,他辭去代理外長的職務,但不久又被任命為財政部長。1980年2月7日,他開始擔任革命委員會主席,1980年2月19日被任命為武裝部隊總司令,深受霍梅尼的賞識。但薩德爾最終走上了伊斯蘭政權的對立面,原因之一在于它與霍梅尼的許多觀點不完全一致。
薩德爾認為伊斯蘭經濟學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他相信完全有可能建立基于社會公正之上的伊斯蘭經濟制度,讓財富平均分配,讓國家管制經濟。個人有權占有自己的勞動成果,個人收獲的多余部分應轉交給社會,以消滅暴力統治之源。
他認為,伊朗在政治經濟上依附于西方,因而受到西方的剝削,因此他要求建立獨立自主、自給自足的伊斯蘭共和國。與此同時,他指出,決策權的高度集中是所有剝削之源,他反對憲法中賦予法基赫的絕對權力,反對教士在國家政治中日益增長的壟斷地位。他認為扣押美國外交人員使伊朗在國際輿論面前不占優勢,主張合理解決人質危機,以打破美國的禁運和制裁。
革命后,總統的權力與復雜的伊斯蘭革命機構之間矛盾重重,在一系列的政治斗爭中,由于薩德爾沒有自己的政黨和依靠力量,他在與議會和伊斯蘭共和黨的斗爭中處于劣勢。
為了扭轉局勢,他轉而依靠擁有軍事武裝的人民圣戰者組織和庫爾德斯坦民主黨,但這兩種力量與當局的政治主張并不一致。人民圣戰者組織的政治主張是伊斯蘭與社會主義的結合體,它與霍梅尼“不要東方、不要西方”的思想有出入,庫爾德斯坦民主黨因謀求庫爾德人的自治權利,挑戰到中央政府的權威,因而也是政府打壓的對象。因此,薩德爾與這兩個組織建立關系后,處境變得更加困難。
2、首任總統的流亡
1981年初,隨著美國駐伊朗使館被占領,一系列文件檔案被伊朗人截獲,其中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試圖接近薩德爾的檔案。
盡管沒有證據顯示薩德爾接收受過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援助,但事實證明美國中央情報局確實曾經認為他是一個目標人選,先是在巴黎,后是在德黑蘭。
4月,薩德爾被懷凝與美國情報機構有聯系的消息被報告給霍梅尼。這件事情很快改變了霍梅尼對待薩德爾的態度,霍梅尼開始有意識地支持總理拉賈伊。5月30日,拉賈伊沒有點名地批評了薩德爾,稱“那些曾經在國外學習的人,在革命爆發的時候與人民沒有一點聯系,他們返回伊朗后卻要求在革命中擁有一定的地位。”
隨后,針對薩德爾的行動開始,革命衛隊逮捕了總統的法律顧問曼努切赫·馬蘇迪,財政部長宣布薩德爾任命的中央銀行行長阿里·里扎·努巴里不適合這一職位。薩德爾對這些針對他的活動毫不示弱,在他的家鄉哈馬丹,薩德爾發表演講,號召年輕人要堅決反對所有“違法者”,“抵制獨裁傾向”。
薩德爾的言論激怒了霍梅尼,霍梅尼告誡道:“你稱這是獨裁是因為你想違抗伊斯蘭議會和伊斯蘭總檢察長的命令”,“你看到了我是怎樣對待默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的,如果你要違抗伊斯蘭議會、伊斯蘭總檢察長和最高國防委員會的話,我將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你。”
6月,由賈法里領導的真主黨占領了總統總部,革命衛隊打斷了支持薩德爾的游行示威。6月10日晚,霍梅尼下令解除薩德爾三軍總司令的職位。6月12日,總統辦公室發布了一項聲明,薩德爾號召“繼續抵制獨裁”。6月17日,議會經過兩天辯論后通過了一項法案,啟動對總統能力的審查程序。隨后,議會宣稱薩德爾不能勝任總統職務,幾個小時后,總檢察長宣布逮捕薩德爾。薩德爾被迫流亡法國。根據憲法第103條,霍梅尼任命拉賈伊、拉夫桑賈尼、貝赫希提組成臨時總統委員會。
1981年10月,哈梅內伊接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此后伊斯蘭政權開始進入政治平穩期。
3、地方民族勢力的挑戰
在伊斯蘭革命勝利后的兩年里,伊朗政治體制盡管以憲法的形式保證了教法學家的統治地位,但政權的更迭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新生伊斯蘭政權的不穩定性。
其中包括地區民族主義的挑戰、黨派紛爭、不同革命思想之間的斗爭、伊斯蘭勢力增長下的權力機構重疊等。新生的伊斯蘭共和國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很多挑戰,這些挑戰在霍梅尼時期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而是演變成后霍梅尼時代影響伊朗政治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革命勝利后初期,伊斯蘭政權受到地區民族主義的挑戰。
伊朗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按各民族的語言特點,伊朗可分為3種語系、40多個民族。
屬于伊朗語系的有波斯、庫爾德、盧爾、巴赫蒂亞爾、俾路支等民族;屬于突厥語系的有阿塞拜疆、土庫曼、卡什凱等民族;屬于閃語系的有阿拉伯等民族。全國98.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1%屬于什葉派。
遜尼派教徒僅占7.8%,其中包括阿拉伯人、大多數的俾路支人、庫爾德人和土庫曼人等。亞美尼亞人和部分阿拉伯人信奉基督教。猶太人信奉猶太教,此外還有信奉襖教的居民。庫爾德人是中東地區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的一個古老民族,也是伊朗的第三大民族,伊朗的庫爾德人約有320萬,主要分布于伊朗西部的庫爾德斯坦、巴赫塔蘭和伊拉姆三省及西阿塞拜疆省的部分地區。
阿塞拜疆人約占伊朗總人口的22%,是居波斯人之后的第二大民族。他們與現在的阿塞拜疆人為同一民族,主要聚居在伊朗西北部的東阿塞拜疆、西阿塞拜疆和贊江等三省,是伊朗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講阿塞拜疆語,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等,并以擅長園藝和手織地毯著稱。
二戰時期,庫爾德地區被蘇聯軍隊占領。1945年初期,庫爾德民族主義者成立了庫爾德斯坦民主黨,2月,成立了馬哈巴德庫爾德人民共和國。共和國堅持了一年之久,隨后庫爾德斯坦民主黨被取締。
伊斯蘭革命勝利后,庫爾德人認為實現自治的機會來了,卡塞姆魯博士從巴黎返回伊朗后與謝赫艾茲丁·侯賽尼合作,試圖控制庫爾德斯坦。革命勝利初期由于中央政府對邊遠地區的控制能力有限,庫爾德勢力逐步上升。
卡塞姆魯和侯賽尼一直宣稱,他們領導下的伊朗庫爾德斯坦民主黨不是搞分裂主義,謀求的是庫爾德人的自治。卡塞姆魯憧憬著在伊朗建立一個南斯拉夫式的國家,尋求地方行政在國內政策上的權力,而國防、外交和財政可以交給中央政府統一管理。侯賽尼也持相似的觀點,他稱,“我們是伊朗人,我們想要一個聯邦共和國。”
1979年7月13日,庫爾德武裝分子與伊斯蘭革命衛隊在馬里汶發生沖突,殺死了13名衛隊成員。8月,庫爾德武裝分子抵制革命衛隊進入帕維地區。
對此,霍梅尼指責庫爾德斯坦民主黨領導人“腐敗”,革命衛隊很快占領了庫爾德民族主義者的堡壘馬哈巴德。隨后,庫爾德人成立了庫爾德自治主義者聯盟,這一聯盟包括庫爾德斯坦民主黨和賈法爾·沙菲領導的庫爾德苦難者革命組織等。這些組織在農村地區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他們以庫爾德斯坦農村和山區為基地在城市地區發動了一系列反對中央政府的活動。
10月31日,庫爾德人重新奪回了馬哈巴德。11月初,霍梅尼下令停火,并派遣了一個和談小組前往馬哈巴德。
侯賽尼也提出了一個詳細的自治計劃,內容包括八點:
庫爾德自治被官方承認并在憲法中體現;自治的庫爾德斯坦包括四個省:西阿塞拜疆、伊蘭姆、克爾曼沙汗和庫爾德斯坦;舉行庫爾德斯坦民族大會,建立自治政府:承認庫爾德語和波斯語同為第一語言;分配財政預算以促進庫爾德斯坦的經濟發展;庫爾德人應當在中央政府有一定的位置;承認中央政府控制國防和經濟;承認伊朗境內的民主自由,包括言論自由和宗教自由等,1981年夏天,庫爾德斯坦民主黨宣布加入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
1983年末,他們宣布與該陣線已經達成一致,允許庫爾德人建立地方議會。1985年,庫爾德斯坦民主黨退出全國抵抗委員會,但繼續與人民圣戰者組織的支持者合作,反對中央政府。
俾路支人和阿拉伯人尋求自治的活動也很活躍。中東地區的俾路支人大約有500多萬人,主要居住在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國的交界處,總面積50多萬平方公里,有大小500個部落。此外,敘利亞、伊拉克、約旦、沙特和原蘇聯等國也有少數的俾路支人。伊朗境內約有80萬俾路支人,多數分布于伊朗東南部省份錫斯坦-俾路支斯坦,其次是克爾曼、霍拉桑等省。絕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俾路支人的政黨伊斯蘭統一黨提出地方自治,要求在省級職務上任命更多的俾路支人,在學校教授俾路支語。
1979年4月,俾路支斯坦“穆斯林聯盟黨”在扎黑丹召開群眾大會,要求該省自治。12月初,該黨要求由俾路支人擔任省長和省檢察長,要求伊斯蘭革命衛隊撤出該省。12月中旬,俾路支人與伊斯蘭革命衛隊在扎黑丹發生火并。最后,俾路支人的宗教領袖出面與伊朗中央政府達成停火協議。由于俾路支人分散在好幾個國家,伊朗邊境地區的俾路支人經常受到他國俾路支人的鼓動,給伊朗的國內穩定帶來一定的挑戰。
阿拉伯人在伊朗約有100萬人,大部分聚集在與伊拉克交界的胡齊斯坦和波斯灣沿岸省份,多數是石油工人,其余從事農耕和航運。還有部分阿拉伯人分布在洛雷斯坦省、法爾斯省、克爾曼省與霍拉桑省東部,主要從事畜牧業。其宗教信仰主要是伊斯蘭教遜尼派。胡齊斯坦的阿拉伯人也曾提出要分享石油收益,尋求阿拉伯語的應有地位。1979年3月9日,伊朗阿拉伯人民組織在霍拉姆沙赫爾集會,他們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其中包括承認阿拉伯語是阿拉伯人的第一語言;擁有阿拉伯語的出版權和言論自由;承認阿拉伯法庭是該地區唯一合法法庭;發展阿拉伯語廣播和電視臺:議會中應有阿拉伯人代表;任命阿拉伯人擔任政府部長等。
4、教士集團內部的反對者
伊斯蘭革命勝利后,霍梅尼強調教法學家在治理國家中的領導權,并希望通過立法來實現這種領導權的體制化。
當時,大多數人贊同并支持伊斯蘭革命和建立伊斯蘭政權,但對于教法學家治國的理念,伊朗國內存在爭論。持反對意見的代表人物是大阿亞圖拉沙里亞特馬達里。
他說,在伊斯蘭教中沒有任何一條規定烏萊瑪(教士階層)必須干預國家事務,只有兩條例外:國會立法與沙里亞法相矛盾時,或者是領導人不能維持社會秩序時。對于霍梅尼主張不相信烏萊瑪政治領導的人是革命敵人的說法,沙里亞特馬達里指出:“治理國家是政府的事情,精神領袖不應當直接干預。”
作為霍梅尼的同代人,阿亞圖拉沙里亞特馬達里出生在大不里士。
1924年,他來到庫姆,與當時著名的阿亞圖拉布魯杰迪志趣相投。布魯杰迪去世后,沙里亞特馬達里成為大阿亞圖拉。1963年6月,他因參與反巴列維王朝的斗爭被逮捕,不久被釋放。1978年1月,伊朗的秘密警察闖入神學院并殺死了他的兩名學生,從此,他開始公開反對巴列維。但他的反對并不徹底,只是要求政府尊重1906年的立憲革命,同時告誡自己的學生遠離街道上的游行示威。
伊斯蘭革命勝利后,沙里亞特馬達里的政治觀,點仍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對于霍梅尼認為反對臨時政府的人是一種背叛的提法,沙里亞特馬達里持反對意見,他認為和平的批評和反對不應當被懲罰。盡管不贊成霍梅尼的政治觀,他最終沒有抵制全民公決,并參與投票支持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但他反對將教法學家治國的原則寫入憲法。
1979年12月5日,沙里亞特馬達里的支持者和霍梅尼的支持者在庫姆發生沖突,沙里亞特馬達里住所外的一個衛兵被殺。
他憤怒地說:“在巴列維的統治下我沒有說話的自由,他們來到我的住處殺死了我的學生,在這個政府的統治下我仍然沒有說話的自由,他們來到我的住處殺死了衛兵。”
第二天早上,霍梅尼在庫姆的住所外發生了親沙里亞特馬達里的游行示威。由于沙里亞特馬達里出生于阿塞拜疆省,被伊朗國內的阿塞拜疆人視為精神領袖,這次沙里亞特馬達里與霍梅尼的沖突讓伊朗國內阿塞拜疆人的感情受到傷害,因為他們看到自己擁戴的精神領袖在伊朗政治中的地位非常脆弱。
12月13日,在巴尼·薩德爾的調停下,和解大會在大不里士召開,大會采納了十點憲章,第一點就是兩個阿塞拜疆省的所有行政和宗教職位必須經過沙里亞特馬達里的批準。14日,霍梅尼和沙里亞特馬達里分別派遣私人代表參會,最終同意形成一個聯合委員會來修改憲法,這個委員會的人選由霍梅尼和沙里亞特馬達里來指定。
沙里亞特馬達里選擇哈桑·納茲和拉赫馬圖拉·莫卡德姆·馬拉格希作為他的代表,參與聯合委員會。但霍梅尼反對這兩人選,因為他們是伊斯蘭政府的通緝犯。不久在大不里士,伊斯蘭革命衛隊和支持沙里亞特馬達里的穆斯林人民共和黨的武裝發生沖突,后者逮捕了9名衛隊成員作為人質。沙里亞特馬達里建議馬上釋放這些人質,與此同時仍然堅持領袖的憲法權力必須減少。霍梅尼拒絕了這一要求,并發表聲明說:“所有的總統候選人必須信仰伊朗憲法第110條。”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