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節目是食日談在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在三元橋的線下店“集室”的一場隨性對談,我們請來了兩位老朋友:康麗和金鵬。他們一個是來自云南楚雄的彝族姑娘,靠山里的蘑菇松茸一路讀書;一個是東北大興安嶺的“野生食物”實踐者,從城市回到林間,用采山養活自己十幾年。
在這期節目中,南北兩位采山人聊到了野山貨背后的真實勞動、與山村老人的緊密關系,還有氣候變化下的農業困境與希望。聽起來好像挺“原始”的生活,其實背后有好多現代社會繞不開的議題:信任、收入、勞動力、定價邏輯,還有“吃東西到底圖個啥”。
這是一場沒有套路的真誠對話,也是一個關于 “怎樣靠山吃飯” 的故事集。
歡迎收聽本期節目,走進他們的山野日常。此外,這也是北京有機農夫市集15周年系列對話的第一期節目。更多有趣的對談,敬請期待。
本/期/嘉/賓
金鵬|目前生活工作在大興安嶺林區小鎮呼源。與當地采山人合作采摘野生食材15年。熱愛森林生活,喜歡進山采摘各種美味食物,同時觀察記錄這片干凈的北方小鎮。
康麗|出生于1992年的彝族姑娘,高中畢業后在昆明和北京參與鄉建工作,2015年底決定畢生都扎根在鄉土里,于是返回云南楚雄創業,先后開辦“康麗土貨”和“開心家園”兩個平臺,以銷售支持當地可持續采集和文化傳承。
本/期/主/播
天樂|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召集人,食通社創始編輯。
時/間/軸
01:05相遇回憶:15年前,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的最早一批攤主
02:48為什么回到山里?兩個返鄉青年的選擇
04:04什么是“采山”?松茸、野菌、山貨的來歷
14:26當地人也更愛吃野生山貨嗎?
19:09賣山貨怎么定價?不是隨行就市,而是保障采山人們的基本收入
24:51“這不是暴利”——當顧客說你賣貴了
27:10山村的現狀:云南山村從100戶到80戶,東北小城只有2000人,誰還在勞動?
33:59采山也能感受到氣候變化?
37:25被“老板”承包的山:自由采集的困境
40:15采山回來,只完成了1/3的工作
56:46采山還能遇到熊?野生≠容易:上山采摘的風險、辛苦和講究
61:07辛苦的采山是夕陽行業嗎:內心的自由或許是一點點堅持的理由
彝族姑娘康麗。
康麗居住在云南的深山里,原生態的環境是野生雞樅菌生長的好地方,采菌路上風景好,背靠大山,下面是金沙江。
背著寶寶的采山人。
漂亮的雞樅菌。
在大興安嶺采山15年的金鵬。
美麗的大興安嶺,資源豐富,遠離污染,森林覆蓋率高達80%以上,野采產品生長在天然環境下,沒有經過人工干預和管理。
野生藍莓“越橘篤斯”。
完全成熟的雪松仁。
野生白樺樹木耳。
野生白樺樹木耳。
自然晾曬中的各種蘑菇、黃芩、玫瑰花、玫瑰果。
采山帶來的似乎不止是原始森林中的天然食物,還有森林的氣息、能量,以及當地采山人勞作過程中的喜悅與放松。
在 小宇宙 | 喜馬拉雅 | 荔枝 | Apple播客
訂閱「食日談」播客
歡迎在各播客平臺評論區留言,我們會不定期回復。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食通君微信小號,備注“食日談”,進入播客聽眾交流群。
如無說明
圖片均由本期嘉賓提供
音樂:岜農
制作:曉晶
本期策劃:聞靜
本期編輯:天樂
推文版式:明林
聯絡郵箱
xiaojing@foodthink.cn
掃碼打賞,支持原創知食
點擊關鍵詞,進入更多文章合集
星標我們,不錯過更新
「點贊」「轉發」「在看」「留言」
▼ 擴散美味知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