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
龍眠河的清流自大別山南麓蜿蜒而下,在桐城城南的低洼處,一片奇特的土地悄然鋪展,這里原是古河床,后因河流改道,留下了沙石為底、香灰泥為表的沃土。泉水從沙石層中汩汩滲出,四季恒溫,冬暖夏涼。正是這片“淤泥不沉、水流不滯”的靈秀之地,孕育出中國地理標(biāo)志蔬菜的精靈:桐城水芹。
水芹的命脈系于水土。
在桐城四水橋一帶,芹田的構(gòu)造如天造地設(shè)的精密系統(tǒng),底層是透水的沙石層,上層覆蓋著富含腐殖質(zhì)的香灰泥。來自龍眠河的地下水常年從沙隙間涌出,水溫恒定在18~22℃之間,水中溶解的礦物質(zhì)為水芹注入風(fēng)味基因。
這種環(huán)境在長江流域堪稱孤本,科研調(diào)查顯示,即便在桐城本地,真正適宜種植水芹的土地,也僅沿龍眠河、掛車河呈帶狀分布,總面積不過107平方公里。
水芹在此展現(xiàn)出驚人的生命力,根系如龍須盤繞,莖稈似玉簪挺立,一年可收割五茬,畝產(chǎn)逾兩萬斤。而它的生長節(jié)律更顯智慧,春來新莖破水而出,入冬則莖葉潛入淤泥越冬。
當(dāng)寒霜降臨,農(nóng)人將老莖捺入泥中,靜待奇跡。淤泥深處,莖節(jié)在黑暗中重生為瑩白脆嫩的“白老”,這是冬季獨有的珍饈,芽黃莖白,清香更勝春芹。
新鮮水芹折莖有聲,斷面沁出清透汁液。生嚼之,有一股銳利的清香,細(xì)品后味卻回甘悠長。這種風(fēng)味來自恒溫泉水滋養(yǎng)出純凈的植物堿與芳香醇,而城市雨洪帶來的天然肥力又沉淀出豐厚的氨基酸。
最妙的當(dāng)數(shù)“白老”。臘月時節(jié),從泥中采出的嫩莖凝脂般透亮,焯水后涼拌,齒間輕觸即化,唯留山野清氣縈繞喉舌。
水芹的烹飪關(guān)鍵要義在于“以簡馭繁”。皖南農(nóng)家的灶臺上,臘肉煸出的油脂在鐵鍋滋滋作響,一把水芹段入鍋,植物的清香與動物的脂香融合,臘肉的咸鮮托起水芹的野性,水芹的清爽又化解油膩,一筷入口,春水與煙火在舌尖共舞。
若求至味清歡,則非香干炒水芹莫屬,五香豆干的醇厚如同素絹,襯托出水芹的玲瓏青翠??旎鸺背存i住脆嫩,鹽糖輕點便成天作之合。涼拌水芹則更顯本真,滾水速焯、冰水定色,僅以豉油與麻油勾勒輪廓,滿盤皆是山泉潤澤的曠野之息。
四水橋畔,連片的芹田如翡翠鑲嵌在龍眠河畔,農(nóng)人新鮮收割的水芹根須還沾著晶瑩的沙粒,捆扎成束,清晨送往市集,午時便化作江南人家灶頭的臘肉炒芹香,依然鮮靈。原來最好的味道,從來是水土與光陰共釀的詩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