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隔半年,銀河通用又融資了。
投中網獲悉,近日,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銀河通用”)宣布完成人民幣11億元融資,由寧德時代上市公司戰投及溥泉資本領投(CATL Capital),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科創、紀源資本跟投。
先說銀河通用本輪融資三個最直觀的看點:融資絕對規模大;領投是寧德時代;跟投陣容相當豪華。
首先從金額上,11億元人民幣的規模,刷新了具身大模型機器人領域單筆融資和累計融資額雙紀錄,這不光顯示資本對銀河通用的高度認可,更意味著具身智能賽道已經從淺灘逐步邁向深水區,一方面是規模化和產業落地已開始加速,另外一方面也代表行業資源或開始向頭部整合。
再看領投方,傳聞已久的寧德時代大手筆投資國內頭部機器人公司終于塵埃落定!作為全球新能源霸主,寧德時代的強勢入局,不僅為銀河通用注入強勁動力,更以萬億級產業生態為后盾,徹底打開具身智能(Embodied AI)的想象空間。
跟投方面,匯聚了國內主流的重量級國資投資平臺、戰略和產業投資方及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等,強大的資本陣容基本代表了市場共識。
除了資本層面,就在前幾日,銀河通用聯合博世集團旗下博原資本聯合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博銀合創”,將專注于復雜裝配等核心制造場景,推進具身智能在全球工業制造等場景的規模化落地。
成立2年,累計融資已超24億元
在今年4月的投中信息中國投資年會上,北京大學助理教授,銀河通用創始人及首席技術官,智源學者王鶴博士指出,真正能幫助人類解決生產力問題的,應該是像人一樣手、腦、眼并用的智能體。
要知道,2023年5月銀河通用成立時,已經有了不少人形機器人公司的新老玩家,國外如特斯拉擎天柱、波士頓動力,國內比如優必選、智元、宇樹等,而銀河通用之所以備受矚目,就是由于銀河通用不止要做一家技術公司,更是奔著“讓機器人干活兒”的生產力目標,在早期能支撐這個目標的,很大程度上是學術+產業背景和能力互補的創始團隊——王鶴與姚騰洲。
作為銀河通用機器人的創始人及CTO,王鶴于2021年獲得斯坦福博士學位,隨后加入北京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并創立具身感知與交互實驗室,1992年出生的王鶴,在銀河通用成立的當口,已經是中國具身智能領軍人物,也是國際具身智能頂尖學者。2024年5月,北大-銀河通用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揭牌,王鶴擔任實驗室主任,他目前還是北京智源研究院具身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并獲得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最新發布的35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該年度唯一創業家稱號。
聯合創始人姚騰洲碩士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具有10多年機器人領域創業經歷,曾就職于ABB集團上海機器人研發中心,擁有銷量千萬級智能硬件產品及豐富完整的工業、服務機器人產品設計、研發、量產和團隊管理經驗。姚騰洲師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北航機器人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教授,王田苗教授是機器人領域的科學家,也是投中網的老朋友,已經研究機器人三十多年了。
優秀的創始團隊背景,再加上身后頂級資源的加持,或許正是銀河通用獲得資本青睞的核心原動力,回顧近兩年銀河通用的融資歷程,一方面是保持了相當穩定的節奏,平均半年左右即開啟一輪融資窗口,另外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規模理所應當的越來越大,還拿下了幾乎所有類型的投資機構。
成立1個月,銀河通用就獲得了來自經緯創投和藍馳創投的種子輪融資。2024年6月,成立僅一年的銀河通用完成了7億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陣容強大,包括美團戰投、北汽產投、商湯國香、訊飛創投等戰略及產業投資方,以及啟明創投、藍馳創投、經緯創投、源碼資本、IDG資本等頭部財務機構。
當時這輪融資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光是因為單筆7億元的融資規模,刷新了當時具身智能領域的天使輪融資紀錄,更由于這時中國投資圈對人形機器人,正處于由非共識向共識轉向的關鍵節點,足夠規模的早期投資人“天團”正是關鍵信號之一。
5個月后,2024年底銀河通用又完成了5億元人民幣的戰略輪融資。這一輪融資中,資方陣容更加多樣化,上汽恒旭、香港投資管理公司(HKIC)、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深創投、建銀國際、智友科學家基金、容億投資、金景資本等紛紛入局,不少老股東則繼續追加投資。至此,成立一年多的銀河通用累計融資額已超12億元。
剛剛宣布的新一輪融資距離上一輪融資也只有半年時間,體現了國內資本對于銀河通用的密集關注和資本下注。短短兩年時間,銀河通用累計融資規模超過24億元,覆蓋市場化投資機構、各類產業資本以及科研機構基金,更是匯聚了從中央到北京、上海、深圳、香港、蘇州等多地的國資投資平臺。要知道“資本永不眠”,這些早期機構集體真金白銀投票,或許意味著具身智能早已經不是一個概念上的風口,也不僅僅是投資人經歷的從非共識到共識的混沌期,而是真正要開始從1-100的階段了。
讓機器人“滿大街跑”
前不久,銀河通用已經推出了可以跨本體應用的產品級的端到端導航大模型TrackVLA,全球首個面向零售行業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ryVLA,全球首款全開源、多機型、跨虛實人形機器人全身遙操作系統OpenWBT,讓宇樹機器狗在北大校園里撿垃圾的算法QuadWBG等等。
今年三月,銀河通用發布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慧藥房解決方案,由輪式雙臂機器人Galbot實現藥品盤點、補貨、取送、打包全流程自動化,支持24小時無人值守。傳統線下零售行業人力成本高,工作機械復雜又單一,特別是藥房這類封閉空間,可能是最先實現無人化的場景。目前單個新門店部署僅需兩天,據悉目前銀河通用已獲得100家門店訂單,計劃年底前在全國投用,北京已有近十家店實現部署和常態化運營,40平方米藥房中的5000種藥品種類、6000個貨道,10000多盒藥品都由Galbot實現全天候無人值守運行。
在工業領域,銀河通用已推動Galbot與國際知名車企展開合作,執行如天窗玻璃搬運并實時處理異常、料箱拆垛轉運等任務,全程完全基于視覺引導,無需依賴二維碼。
“推動具身智能的產業化”
記得在去年某次投中1/2沙龍中,某位人形機器人高管曾苦惱地表示,要不要下決心自研連接數字和物理世界的具身智能大模型,令他非常糾結,能否成功另說,光是成本就夠讓一家成熟公司“喝一壺”的。他的觀點得到了與會大部分嘉賓的認同,于是沙龍的結論之一是,機器人真正能在各個應用場景落地的時刻,一定要有成熟的、通用的具身多模態通用大模型。
銀河通用目前在做的正是這個事,為各個應用場景的機器人“賦能”。王鶴博士說,人形機器人正在從 “能跑能跳” 的運動時代,邁向 “能干活” 的生產力時代,通過觀察銀河通用成立這兩年來的進展,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與資本層面進展相匹配的,是它的技術迭代和產品開發進度。
2025年被視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中國憑借強大的制造業,成熟完備的供應鏈以及豐富的應用場景,勢必成為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最重要和率先爆發的一極。
站在寧德時代的角度,投資銀河通用是在具身智能領域的關鍵落子,作為全球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手握先進電池技術、龐大供應鏈資源以及豐富產業投資經驗,而銀河通用與寧德時代在能源續航、工業應用等業務上高度契合。
而從行業角度來說,具身智能雖發展迅猛,但從1-100依然面臨技術成熟度和商業化落地雙重挑戰。寧德時代入局無疑是給行業注入一劑 “強心針”,吸引更多資本、資源的關注和流入。
一方面促使行業真正的關注核心技術和應用,讓各領域機器人的“實用性”更強;另一方面也將促進產業鏈整合,憑借其強大的產業號召力,帶動更多上下游企業應用具身智能。如王鶴博士在剛結束的“2025智源大會”所言,“今天我們談具身智能,它有一個當下的目標,就是我們一定要推動具身智能的產業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