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參政論者》
威爾·杜蘭特在《歷史的教訓》中寫道:“歷史超越一切,歷史創造并記錄了遺產;進步就是遺產的不斷豐富、保存、傳播和利用?!?/p>
歷史不只是過去事實的堆疊,而是人類不斷積累與更新自我理解的過程。在這個思考逐漸走向碎片化的時代,我們更加需要那些能耐心凝視過去、重建世界脈絡的講述者。
“澳大利亞最杰出的歷史學家”杰弗里·布萊內正是這樣一位作者,他憑借化繁為簡的技藝、對細節的敏銳嗅覺與獨特杰出的想象力,為我們打造出兩本結構清晰、視野開闊、兼具廣度與可讀性的“大家小書”:《世界簡史》與《20世紀簡史》。
在《世界簡史》中,他帶領我們審視世界數萬年的發展?;疖嚰柴Y一般在歷史中穿行,一些最迷人的景色得以呈現:人類在地球上的生產生活演變,技術與技能的變革對人類的影響,宗教文化對人類文明的塑造,地理自然環境對文明興衰的影響,世界各個不同區域和人群、不同的文明是如何聯系起來的——我們將發現,百萬年之后,數以千計的地方,人們起床、做飯、謀劃生計的場景,仍然如此相似。
而《20世紀簡史》則將目光投向那個在沖突中誕生的現代世界:兩次大規模戰爭和不堪一擊的和平、醫學的非凡發現、汽車飛機和無線電的影響、女性地位的提升、綠色運動、第三世界國家的解放、對體育的狂熱、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前途的變化,還有鮮有人注意的小片段,日常生活的諸多鮮活場面——我們將看到,時代的巨大波動中,人們如何生活與前進。
“兩百萬年的腳步,人類最平凡、最有生命力的史詩?!?/p>
女性地位的提升
《世界簡史》- 社會實驗的時代
19世紀50年代晚期,五個澳大利亞殖民地中的三個成了政治實驗室,殖民地中的每個人都擁有選舉權,包括不記名投票和競選下議院席位的權利。當時的五個歐洲大國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和俄國——在追求和實踐民主方面,落在了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的后頭。
19世紀接近尾聲時,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仍然是推行民主的先驅。事實上,選舉權的普及和議會付費議員的實踐,直接導致澳大利亞昆士蘭在1899年12月選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工黨政府。這場選舉,預先讓人們見識了后來大多數歐洲國家由社會民主政府輪流執政的那個時代。
女性也嘗到了平等帶來的新甜頭,不過她們的選舉權來得就有些慢了。1869年,美國的懷俄明地區率先賦予女性選舉權,而這場激進改革的目的,則是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女性能到這個槍支泛濫、男性荷爾蒙過剩的地區定居,為這個地處邊陲的社會帶來一些溫柔的風氣。一年之后,臨近的猶他州也開始允許女性投票,但是猶他州總體上由摩門教徒組成,很多一家之主娶了好幾個妻子,所以不太好輕易把這里歸為女權主義的天堂。新法律的實際效果是,常住的摩門教家庭獲得了更多的票數,而那些新遷入猶他州的人卻吃了虧。
醫學院錄取女性,也是大膽的一步。在美國,癡迷于學習醫學的伊麗莎白·布萊克威爾小姐,在雇用多位私人家教之后,最終在1847年11月,也就是她26歲時,被紐約州一座小鎮上規模不大的日內瓦醫學院錄取。不過,說她取得了勝利還為時尚早,比如剛入學時,她曾被禁止參加實踐課,在男性在場的情況下觀摩人體。后來,她最終在紐約開辦了一家醫護所,專門為貧窮的女性服務。
一代人的時間過去之后,除女教師外,歐洲的職業女性仍然鳳毛麟角。第一位贏得世界性聲譽的女科學家可能是瑪麗·居里。1898年,這位出生在波蘭的物理學家,在法國首創“放射性”一詞,來描述她的一項發現。在那個時代,全世界還沒有女性議員的存在,雖然世界最龐大帝國的首腦維多利亞女王已經統治了63年之久——她的“任期”之長,是此后任何民主國家的女性首腦都未曾經歷過的。直到1924年,尼娜·邦在丹麥宣誓就職后,世界上才出現了第一位女性內閣大臣。
《年輕的維多利亞》
《20世紀簡史》- 女性的一席之地
歐洲諸國的平權道路上,當然有一派是爭取女性權利的。爭取女性權利的領袖呼吁女性擁有離婚的平等權利、與男性在財產上平起平坐、投票權、就讀大學尤其是醫學院的權利。在醫學院解剖室里陳列的赤裸裸的人體,被認為不宜女性觀看。
到了1900年,上述的權利大多都已實現,尤其在基督新教國家。然而在歐洲,卻仍看不到有一位女法官、女政治家、女將軍,或是大企業的女領導。有意思的是,君主制是最古老的機構之一,有時卻允許女人位于所有男人之上。1900年最著名的女性莫過于維多利亞女王,她正高頂大英皇冠,慶祝自己登基63周年。
當時罕有女性在選舉中投過票。1893年,新西蘭是第一個允許女性在全國選舉中投票的國家;與此同時,美國的三個小州已經允許女性在州內而非全國的事宜上投票。歐洲女性還夠不到選票箱。成群結隊的女性孜孜不倦地游說,參與的還有男性,他們為女性爭取投票權,部分是因為他們相信,如此一來,便可打擊賣淫、酗酒和其他社會問題,洗滌國家生活。
《婦女參政論者》
首次女性可以投票、進入國會的全國選舉發生在1903年的澳大利亞。在為數不多的參與者中,維達·戈爾茨坦有望贏得一席。維達34歲,還未成婚,她性格堅韌,當有人插話打斷她時,她能干脆坦蕩地回應。維達渴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國會的女性。1903年12月16日周三,維達走在墨爾本市中心潮濕的街道上,前往一個投票廳,焦急地等待了40分鐘后門終于開了——早上8點整,郵局里的鐘恰好敲響。她的目標是四個空缺的議員位置中的一個。她需要10萬張選票才能贏得這個席位。她雖沒選上,可獲得了5.1萬張選票,雖敗猶榮。看起來似乎她早晚會贏得一席,但等到澳大利亞誕生第一個女性國會議員時,已經是四十年之后了。
每個書店里都會看到女性小說家的書——偶有人預感,女性有一天將主導英語小說寫作世界——從維也納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高雅歌劇院和劇院,也可以聽到女性演員和歌手的聲音;但是女性指揮家和作曲家卻鳳毛麟角。
《成為簡·奧斯汀》
埃塞爾·史密斯,其父是一名鎮壓過印度叛變的英國炮兵軍官。埃塞爾在英國成為音樂家,也叛變了這么一次。埃塞爾的母親稱她為海燕。這只海燕來到萊比錫,跟著勃拉姆斯這個圈子的人學習,得到評論家的盛贊,稱她為世界上第一個創作了歌劇、清唱劇、大規模交響曲和彌撒的女性。1898年,她的首個歌劇創作在德國公演,更是大獲好評?;氐接⒏裉m后,她投身于倡導女性投票權的斗爭中。作為一個想引來大眾注意的女性投票權倡導者,她被短暫地關進霍洛威監獄,而在監獄里,她站在牢房的窗口前,用牙刷指揮著她的抗議音樂,吸引了更多的注意。1914年,經過十年的鼓動宣傳,只有兩個國家——德國和挪威——的女性終于獲得了投票權。
在俄國,年輕女性很少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如果父母都同意,并提供資助,她們倒是會去國外轉一轉。她們的朝圣地是激進的蘇黎世,她們有時會坐在蘇黎世的咖啡館里傾聽左派的言論。比起俄國,蘇黎世的人更尊重她們的智識,她們很可能就開始批判起俄國沙皇和東正教教會來。1894年,俄國警察局局長的一份分外精確的報告指出,在瑞士的大學學醫的俄國年輕女性中,有42%的人容易接納“有害的”觀點。俄國最后終于有了面向女性的醫學項目。
在中國和印度,除了一些例外,普遍來講,女性的權利是不存在的。選新娘或新郎的差事,是交給家長或其他親戚。寡婦不能再婚,世俗的壓力迫使寡婦要對亡夫忠誠。直到1950年,這些已經式微的習俗才被中國共產黨廢除。盡管這些亞洲的婚姻習俗看似是開歷史的倒車,但那些恪守舊俗的人,卻可能看不起西方一些對于結婚、離婚、養育子女的態度。
《喜福會》
1900年,在東亞,人們三世同堂、共處一個屋檐下是司空見慣的。在韓國,90%的女性與父母遴選的丈夫共度一生。直到20世紀60年代,韓國的法律還規定,23歲以下的女性和27歲以下的男性需要父母的同意才能結為連理。日本也有相似的習俗,在日本,大多數的新人與父母同住,通常是在丈夫的家里??v觀全球,在1900年,反倒是歐洲對待女性財產、婚姻和子女的態度頗不尋常。
澳大利亞國寶級歷史學家屢獲贊譽的“經典小書”
卓越史識、豐富細節與獨特杰出的想象力
編織起并不“極簡”的立體世界圖像
跨越時空,融合多個學科知識與視角
看不同文明呈現出的不同和相似
在暑期即將來臨之際,『理想盲盒』再次上線,戳上方海報了解詳情。
?書目全部換新,都是從來沒有在盲盒中出現過的圖書;
?所有圖書豆瓣評分依然不低于7分;
?每份都會送出一個理想國文創帆布袋;
?增加【體驗款】,方便書友嘗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