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美學》是李澤厚先生探討中國美學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對華夏美學的梳理與闡釋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深遠影響。
以 “積淀說” 構建理論核心。
李澤厚提出 “文化心理結構” 和 “審美積淀” 理論,認為華夏美學的本質是歷史實踐在心理層面的積淀。例如,他將商周青銅器的紋飾從 “神秘恐怖的饕餮” 到 “秩序化的裝飾” 的演變,解讀為原始巫術向倫理政治的轉化,審美心理在此過程中逐漸脫離實用功能,形成獨立的形式感。這種將美學與歷史唯物主義結合的思路,突破了傳統美學僅從哲學概念出發的局限。
按歷史階段解構美學精神。全書以 “先秦理性精神”“楚漢浪漫主義”“魏晉風度” 等為線索,串聯起從遠古到明清的美學發展。如分析《詩經》的 “比興” 與孔子 “樂山樂水” 的美學觀,指出先秦美學的核心是 “情理交融”;而漢代藝術中的 “龍飛鳳舞” 則體現了巫術與浪漫想象的結合。這種分期方式既貼合中國歷史脈絡,又凸顯了美學思想的時代特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