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上出現小紅點,多數人常不以為意。然而,有一類特殊的紅點,是皮下出血的表現,一定要上心。
皮膚出現小紅點危險嗎?不是這類情況無需過分恐慌!
需要引起重視的這類紅點有顯著的特征表現,初起時鮮紅,二三天后漸漸變成紫色,進而變成黃褐色,最終消失不留痕跡。
皮下出血細如針尖的,稱為瘀點。 較大的稱為紫癜。直徑在0.5厘米以上的,稱為瘀斑,也就是俗稱的烏青塊。
歸根究底——皮下出血的根源主要歸結于血管和血小板兩方面因素,以下情況需要根據個體病情采取治療。
第一,血管性因素
代表性疾病為過敏性紫癜,紫癜特點(小紅點或斑塊)為對稱性分布于四肢、臀部,常成批反復出現,患處可能伴有瘙癢感。嚴重時可累及關節(關節腔出血)或胃腸道(腹痛、便血),甚至腎臟(紫癜性腎炎)。
診斷時關鍵看按壓瘀點/紫癜不褪色(與血管痣不同)。治療關鍵在于針對免疫病灶,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更佳。
第二,血小板因素
代表性疾病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最常見的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患者體內產生攻擊自身血小板的抗體。
輕者表現為皮膚瘀點、紫癜,重者可發生鼻衄、牙齦出血甚至內臟大出血,危及生命。確診需反復檢測血小板計數,必要時進行骨髓檢查。治療上廣泛出血可能需要緊急輸注血小板,配合西醫治療的同時,中醫調理常能更好地幫助穩定指標、促進康復。
劃重點!并非所有小紅點都危險,但若發現上述情況就需要進一步通過醫學明確疾病并采取治療。其他如常見的櫻桃狀血管瘤通常無害,或是一過性壓力性紫癜等,就無需過分恐慌,會自行恢復。
了解更多「疾病知識」或「病友群交流」等微信搜一搜公眾號:xejb1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