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經開區美的集團武漢暖通工廠智能化車間,接入5G網絡的AGV小車自動運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通知,公布新一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武漢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入選。這是繼2020年港口型、2021年陸港型、2023年武漢—鄂州空港型、2024年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獲批后,武漢國家樞紐建設又一突破性進展,將重塑武漢新時代“九省通衢”地位。
國家物流樞紐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共同布局建設,承載城市分為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陸上邊境口岸型等6種類型,武漢不是陸上邊境口岸,率先完成其余“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布局,也是全國首個集齊“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省會城市,在全國物流樞紐布局中占據重要戰略地位。
據悉,武漢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選址位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位居武漢首位,擁有該市最大的工業規模、最全的工業門類,是武漢建設制造強市、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陣地。樞紐以沌口工業站、江盛汽車滾裝碼頭等核心物流設施為依托,創新采用“政府規劃引導、四級國企共建”的建設模式,組建由武漢金融控股集團旗下武漢建投公司牽頭的樞紐運營聯盟。通過整合存量資源、布局增量項目,整合干線物流組織、多式聯運轉運、區域分撥及配送、國際物流、物流集成服務、供應鏈物流服務等六大基本功能,延展物流金融及供應鏈金融、平臺服務、應急物流、保稅物流等四大延伸功能。
按照規劃,到2030年,樞紐將實現三大核心目標:貨物吞吐量突破1000萬噸,企業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2%,干線運輸規模占比提升至30%以上,成為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物流新引擎。
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武漢市正在按照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方案加速推進樞紐功能完善,加快推進中鐵伊通物流中心二期、通津港及配套基礎設施一期等重點項目建設。通過優化多式聯運體系、調整運輸結構、拓展國內外物流通道,樞紐將深度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現制造企業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未來,這里將努力打造成為“立足中部、輻射全國”的制造業供應鏈組織樞紐,“鏈接國內、聯通全球”的產業國際物流組織平臺,“創新引領、產城融合”的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
近年來,武漢市依托多型國家物流樞紐協同效應,加速構建覆蓋中部、輻射全國的立體化物流網絡,實現多式聯運高效銜接,推動物流降本提質增效,促進“965”產業體系與物流業深度融合,助力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級,深化“一帶一路”貿易合作,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與國際物流競爭力,吸引產業集聚形成樞紐經濟新增長點。
來源丨湖北日報
新浪微博|@支點財經
地址|湖北·武漢·楚天傳媒大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