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位老友不厭其煩的“科普”下,環環在去年歲末才真正知曉了“良久”之名。
老友在認真聽了多次關于良久商業模式的解析課程,終于厘清了其內在邏輯。
據老友描繪,在良久模式的核心中,產品差價帶來的收益其實不足三分之一,更大的利潤來源在于“招商”,即發展新團長,賺取推薦獎勵,而且巧妙地規避了法律紅線:資金流向沿著團長-小批發-中批發-大批發的路徑,每一級留下自己的價差利潤,而層級設計僅限兩級(例如,我發展一個團長,他賣貨我能賺差價;若他再發展下線,收益便與我無關),形式上確實在法規框架內運作。
此外,為了激發加盟者的積極性,良久還有名目繁多的推薦獎、勞務費和訂單肥等。
老友認為,支撐這個體系的關鍵在于三點:產品品質、價格優勢,最后才是裂變機制。若前兩者不成立,僅靠后者,那與傳銷直銷無異,良久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為了驗證良久的品質,老友躬身入局,大半年親身體驗了幾十款良久產品,感覺品質尚可,這成為了他最終決定加盟良久的最主要動因。
老友還專程奔赴義烏實地盡調。他向環環展示了調研成果:良久的倉庫規模驚人,一眼望不到頭的龐大空間里,貨物整齊碼放,堆積如山。他更親眼見證了眾多因良久模式而崛起的“新貴”。
“日常經營流水的數字令人咋舌”。這一切,都*堅定了他投身良久事業的決心與信心。
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之后,老友的良久團購群終于開張了,環環也被拉了進去。
然而沒過幾天,環環便覺得,良久這套被鼓吹上天的“私域流量”模式,其底層邏輯根本是逆流而行。它遵循的是典型的“我有什么,你才能買什么”的陳舊供銷思維,而非現代零售應有的“你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買方邏輯。
傳銷公司至少“坦蕩”——人家擺明了靠拉人頭賺錢,核心傷害是錢包。但良久不僅玩層級游戲,還兜售來源不明、毫無名氣的保健品。
來,見識下良久的“黑科技擔當”——麗足康磁療鞋。
在一個宣傳視頻里,有人信誓旦旦:這鞋的“核磁共振”能打通全身的微循環,能調理心肝脾肺腎。聽到這種說辭,你腦海里是不是已經自動彈出彈幕:“好家伙,諾貝爾醫學獎沒你我不看!”
另一個視頻更絕:看上去四個壯漢都抬不動的一位大哥,在淡定地拎兩雙麗足康之后,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人瞬間被輕松抬起!周圍頓時爆發出一片浮夸的喝彩聲,仿佛見證了人類反重力奇跡。
真TM降智!
把這么“逆天”的鞋子踩在腳底下,簡直是暴殄天物啊!這材料不應該用在航天材料上。工業大摸底怎么就把這等“國之重器”給漏了?離譜!
適逢盛夏,防曬霜自然是熱銷單品。
良久力推的“小金管”,其宣傳圖煞有介事地標著:“淘寶官網價:239元/瓶”。環環手癢去淘寶搜了一下。
不知道“小金管”是根據外觀的俗稱還是品牌名,但都沒發現所謂的官網。另外,在淘寶上,圖片與其完全一直的產品也不過十幾塊錢,有的店鋪甚至是39塊錢三支。
比較巧合的是,這款產品從命名到金色管身,均與歐萊雅明星產品高度雷同。
“0投資,產品性價比真心不錯,自用分享都值得,在哪消費不是消費?”良久這種低門檻特性吸引了大量全職寶媽、退休人員等群體加入。
他們沒有想過,99元的鋒利菜刀、60元兩雙的飛織鞋、號稱過敏性皮炎“克星”的一抹靈……這些支撐著他們“自用省錢、分享賺錢”夢想的產品,既然團長及其上線,工廠,還有平臺都有得賺,其品質拿什么來支撐?
良久的交易模式是拒絕開放線上下單,如果買東西,只能通過團長下單。很多入坑的人辯解,這是為了方便團長提成結算,是私域流量的保證。
但換個角度想——所有產品都經團長手賣出,用戶的隱私得不到保障不說,一旦產品出了問題,責任鏈條將模糊不清,最終誰來擔責?
更現實的問題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個平臺的產品汗牛充棟,其品類之豐富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平臺沒有的產品,可良久居然覺得自己有什么,消費者才能買什么,真不知道誰給它的自信。
至于其倉儲,了解下京東的“亞洲一號”?
當產品與模式雙重失控時,人際關系便成為良久的最終犧牲品。
在小紅書上,不少人分享過自己或親朋好友的親身經歷。
有因為家人拒買產品憤而退出家庭群的,有上線不斷催促下線私聊客戶的,有為了沖擊“小批發”家里產品堆積如山的……
良久織就的這張網,網住了下沉市場的信息差,網住了普通人暴富的妄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