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言稱,美國將繼續收緊對中國半導體的相關限制,這使得中美關稅談判的進程愈發艱難。6月23日,A股市場中半導體領域自主可控的核心資產全面領漲。
其背后的原因是,周末期間,海外媒體率先報道,隨后國內媒體也跟進,消息顯示美國商務部已通知臺積電、海力士、三星、英特爾等全球半導體龍頭企業,計劃取消它們此前在中國大陸生產半導體所獲得的各種豁免。
目前,中國本土半導體企業在進口荷蘭阿斯麥光刻機、美國半導體生產設備、使用美國半導體生產設計軟件,以及進口日本、美國等國半導體生產材料等方面,已受到美國的嚴格限制。
然而在過去,美國對臺積電、海力士、三星、英特爾等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生產活動仍給予豁免,這些企業只需每年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豁免,即可使用或進口相關設備、材料和軟件。
6月20日,海外媒體傳言美國將進一步收緊對這些企業的限制,這意味著中國大陸所有半導體生產企業都可能面臨美國更嚴厲的新限制,這無疑是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又一次打壓。
不過,A股市場卻對中國半導體設備及生產企業等自主可控的核心資產予以積極回應,相關企業股價大幅上漲。
從個人觀點來看,中國半導體產業已具備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雖然在5納米、3納米、2納米等先進制程的半導體生產設備、材料及軟件方面,目前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美國,但國內先進制程半導體的生產設備、工藝及產能,已能滿足中國本土95%以上的半導體市場需求。
美國不斷加碼的限制措施,反而會推動中國本土半導體產業的進口替代進程,促進技術進步。有媒體報道,華為在深圳、東莞打造的半導體生產線已能實現5納米、7納米的先進制程,且主要采用國產設備。
同時,中國在光刻機等戰略性半導體生產設備領域也取得了顯著進展,預計最快到2027年,最晚不超過2030年,中國有望在光刻機技術上達到5納米等先進生產工藝水平。
由此可見,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限制,不足以遏制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反而會成為推動其前進的動力,但這也讓中美關稅談判充滿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6月12日,中美在英國進行的關稅第二階段談判取得了一定進展。美國計劃放寬對14納米以上制程芯片設備、噴氣發動機零部件、乙烷等非高端技術產品的出口限制,但仍保留對AI芯片和先進光刻機出口中國大陸的禁令。這表明美國愿意在成熟制程半導體芯片限制上有所松動。
然而,從6月12日談判到6月23日,短短10天,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態度卻發生重大轉變,不僅沒有放松限制,反而進一步收緊。
海外媒體報道指出,這一變化不排除是特朗普的談判策略。一方面,特朗普對中國稀土出口臨時許可證的發放速度不滿;另一方面,美國部分汽車、軍工企業因無法進口中國稀土產品,面臨停產困境。在中美關稅談判不斷取得進展的同時,美國卻頻繁制造新的非關稅壁壘,這難免讓中國對美國的談判誠意產生質疑,而美國也可能因稀土問題對中國存在誤解。
免責聲明:以上任何內容均來源于市場公開信息,僅供您參考與學習觀摩,該內容不構成對任何產品的購買、拋售或持有的建議,不作為您做出可投資的依據,您應自主投資決策,自行承擔資風險與損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