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近年來,隨著基因編輯、細胞治療、AI制藥等技術的突破性進展,生物醫藥行業成為全球科技發展的核心賽道。
一、產業鏈
生物醫藥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及配套,包括中藥材、醫藥中間體、藥用輔料、醫藥包裝材料、制藥設備、醫藥研發;中游為生物醫藥生產,包括各類生物藥、化學藥、中醫藥等;下游藥品流至各種線下渠道及線上渠道,最終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生物醫藥產業鏈以上游制藥設備高精度制造(如發酵罐容積誤差≤5%、無菌灌裝粒子控制≤3.5個/m3)與高純原材料(注射輔料內毒素<0.5EU/ml)為基石,驅動中游核心工藝突破——單抗純化殘留≤100ppm、CAR-T擴增存活率>85%、脂質體包封率≥95%,再經下游智能化流通(互聯網醫院處方秒級審核、冷鏈溫控±2℃)觸達患者;未來需攻克連續生產設備國產化(替代進口率>50%)、mRNA疫苗凍干技術(活度保留≥90%)及細胞治療自動化產線(成本降幅30%),同時應對供應鏈韌性(生物反應器膜材自研)與綠色制造(溶劑回收率≥99%)等挑戰。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分析
1.中藥材
(1)種植面積
中藥材是中醫藥的源頭。當前我國中藥材的供應能力持續提高,生產布局進一步優化,全國已經形成了東北、華中、西南等七大道地藥材產區。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中醫藥市場需求預測及發展趨勢前瞻報告》顯示,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保持在五千萬畝左右,2024年中國中藥材種植面積約5690萬畝。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中藥材種植面積將達到5700萬畝。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重點企業分析
中藥材重點企業普遍通過全產業鏈資源整合(如自建種植基地、并購藥材產區)提升質量管控能力,依托經典名方與現代技術結合推動產品創新,并拓展大健康與國際化市場。其戰略方向集中在強化核心品類競爭力、布局高附加值衍生品及響應政策導向的產業升級,以應對行業集中度提升與市場多元化需求。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醫藥中間體
(1)市場規模
醫藥中間體作為原料藥的前體,在藥物合成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其質量和穩定性直接影響最終藥物的質量和療效。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市場發展監測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醫藥中間體市場規模達到2552億元,同比增長5.45%。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醫藥中間體市場規模將超過26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重點企業分析
當前醫藥中間體產業呈現“技術平臺化”與“服務定制化”雙軌深化趨勢,頭部企業依托連續流反應、綠色催化等工藝創新強化效率壁壘,通過垂直整合產業鏈(如天宇氯系列)或構建全球化CDMO平臺(如藥明康德)提升綜合競爭力;業務重心加速向高技術壁壘中間體(ADC藥物連接子、生物藥片段)和專利藥全周期服務傾斜,同時區域性產能集群(長三角/珠三角)與國際化認證體系成為角逐全球市場的核心要素,未來行業發展將更依賴跨領域技術融合與ESG標準升級。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藥用輔料
(1)市場規模
藥用輔材用于藥品制劑生產,以提升藥物的穩定性和溶解性,確保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國藥用輔材在整個藥品制劑產值中占比僅為3%至5%,相較國際上的10%至20%,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全球與中國藥用輔料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藥用輔材市場規模約949億元,較上年增長6.99%。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藥用輔材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重點企業分析
當前藥用輔料行業“高端化突圍呈現”與“集群化發展”并行的態勢,國際企業在生物藥、注射劑等高端領域仍具技術壟斷性,本土頭部企業則依托規模效應(如爾康注射級產能)和專項技術突破(如山河藥輔固體制劑專利)加速國產替代進程。區域產業集群效應(安徽、浙江、山東)與政策驅動下的一致性評價需求共同推動行業向功能性、精細化方向升級,未來競爭焦點將集中在生物制劑輔料研發與原料-輔料一體化解決方案領域。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制藥設備
(1)市場規模
制藥設備行業是為制藥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產業,受益于醫藥行業整體發展,制藥設備處于穩步增長階段。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制藥裝備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潛力分析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制藥裝備市場規模約為780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到2025年中國制藥裝備市場將超過8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重點企業分析
制藥設備重點企業普遍通過全產業鏈技術整合(如智能化生產線、生物反應器研發)提升高端設備自給率,依托國際認證與并購加速全球化布局,并聚焦生物制藥、中藥現代化等高增長領域。戰略方向集中在智能化升級、綠色制造技術突破及生物醫藥設備國產替代,以應對醫藥創新需求與政策驅動的行業集中度提升趨勢。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1.市場規模
近年來,政府鼓勵醫藥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為醫藥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分析及發展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約為21359億元,同比增長8.12%。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將增至22427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市場結構
中國生物醫藥市場中,化學藥占據主導地位,市場占比約為47%,主要得益于仿制藥的規模效應和帶量采購政策的推動;生物藥作為增長最快的領域,占比約為28%,在單克隆抗體、疫苗、基因治療等創新領域表現突出;中藥在政策支持和健康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市場份額保持穩定,占比約為25%,其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正在加快。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主要產品產量
從產品產量來看,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分析及發展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化學藥品原藥累計產量為350.4萬噸,與2023年相比減少了44.5萬噸,中成藥產量為195.3萬噸,累計下降7.7%。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化學藥品原藥和中成藥產量將分別達到367.9萬噸和205.1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企業潛力排行
生物醫藥在工業中通過利用生物科技生產藥物及相關產品,為人類健康提供保障,同時推動工業向綠色、高效的方向發展;生物醫藥企業因技術突破、市場需求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興起并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重點企業分析
目前,中國生物醫藥相關A股上市企業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共12家。江蘇省和廣東省分別有10家和9家,排名第二第三。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1.醫療衛生機構數量
截至2024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9.2萬個,其中醫院3.9萬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7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4.0萬個,其中鄉鎮衛生院3.3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7萬個,門診部(所)39.8萬個,村衛生室57.1萬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9217個(不含衛生監督所、中心),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429個。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活力與潛力進一步釋放。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4.18億人,較2023年12月增加372萬人,占網民整體的37.7%。
數據來源:CNNI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分析及發展預測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行業地位證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十五五”規劃等咨詢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