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2025年上半年,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創新藥達到43款,其中由中國企業研發制造的有40款,跨國企業研發進口3款。”在7月6日舉辦的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與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式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黃果公布了這一數據。
今年,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與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雙會聯動,以“探索生命 共創未來”為主題,勾勒出中國醫藥健康產業的創新圖景。
在開幕式上,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表示,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基礎雄厚,擁有全國近四分之一的醫藥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23家國家臨床醫學中心及13家國家醫學中心,生命科學領域兩院院士占比達全國40%。未來,北京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AI+醫藥健康、醫療器械等領域推出支持政策,加速建設全球領先的醫藥健康產業集群。
近年來,北京市明確將醫藥健康產業作為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堅持高位調度、系統推進,成為全國首個醫藥健康產業規模突破萬億的城市。黃果介紹,今年1月,北京企業研發的全國首個干細胞藥物獲批上市,多家跨國企業紛紛宣布在北京建設創新研發中心,這些標志性的成果充分彰顯了北京醫藥創新的實力、活力,未來可期。
昌平區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承載區和醫藥健康產業的主陣地。昌平區委書記甘靖中介紹,近年來,昌平區以生命科學園為核心,持續構建“投資+臨床+孵化+園區”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搭建各類共性技術與公共服務平臺 57個。4項關鍵技術入選2025中關村論壇十項重大科技成果,27個細胞與基因治療管線進入臨床階段、占全國5%。目前,中關村合成生物制造產業集聚區已落戶121家創新企業,“未來美城”美麗健康產業三年形成一個百億集群。
7月6日,北京市昌平區舉辦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與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式。受訪者供圖
論壇上,一大批成果落地。其中包括:北京未來醫藥產業鏈研究院(籌)正式揭牌、發布《中國(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昌平組團促進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支持辦法》、正式揭曉2024年度中國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企業,并展示生物醫藥領域創新成果。
此外,生命科學重大項目校地共建也正式啟動。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將與昌平區合力推動生物醫藥、合成生物、高端儀器裝備等前沿領域實現“從0到1”突破,筑牢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根基,點燃創新策源引擎,驅動中國醫藥健康產業從“跟跑”向全球價值鏈核心“領跑”躍升。
記者了解到,在今天舉辦的主論壇上,由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等醫藥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圍繞醫藥政策與產業發展作主題發言,為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頂尖高校及科研院所專家也聚焦人工智能與超限制造、免疫學與生命健康、新型藥物遞釋系統等前沿領域作主旨報告,為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建議。現場還開展了多場圓桌對話研討,圍繞醫藥創新、產業鏈協同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為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新啟示。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