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游 |15.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鐫刻在街巷間的城市記憶
5月25日下午2點半的高鐵返穗,趁著上午的閑暇,我從奉新奔赴南昌,徑直前往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2013年,南昌斥資20多億元,以“民俗、民間、民族”為主線,在鐵柱萬壽宮舊址匠心打造“贛鄱文化第一街”。歷經2000多個日夜精雕細琢,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的街區于2021年10月正式開街,重現往日風華。
恰逢周日,街區地處市中心,又遇上當地知名食品企業在此舉辦廚師比賽,熱鬧的步行街更添幾分喧囂。穿過商鋪林立的中山路,踏上泛著歲月光澤的青石板,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長卷,既有歷經滄桑的沉穩厚重,又煥發著現代文明的鮮活氣息。
步入街區,腳下的石板路仿佛是時光的刻度,每一步都叩響歷史的回音。古舊建筑錯落相依,飛檐翹角欲展翅凌云,雕梁畫棟似工筆長卷。朱紅色的門窗在陽光下氤氳著醇厚古韻,一磚一瓦都訴說著往昔故事。這里的每一處細節,都是古代匠人智慧與心血的結晶。沿街的老字號招牌,雖歷經風雨侵蝕,字跡卻依然蒼勁有力,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曾經門庭若市的繁華盛景;屋檐下懸掛的紅燈籠,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恍惚間讓人穿越回了那個車馬喧囂的年代。
作為街區的靈魂,萬壽宮前,許遜雕像巍然屹立,專職講解員在此免費講述著這座千年宮觀的傳奇。南昌萬壽宮始建于晉代,為紀念道教真人許遜而建。相傳1600多年前,許遜在水患中鑄造鐵柱,以八條鐵索將興風作浪的蛟龍鎖入深井,這口井也因此得名“鎖蛟井”,后人感念其德,建起萬壽宮,又稱鐵柱宮。
“許遜治水”的傳說在南昌代代相傳,經歲月沉淀逐漸神化,更獲歷代帝王賜額,如唐宋時期的鐵柱觀、景德觀等。許真君也從凡人化身江西人心中的福主菩薩,深受百姓愛戴。明清時期,南昌萬壽宮周邊商賈云集,江右商幫以這里為起點,足跡遍布全國,并在各地興建萬壽宮。作為祖庭的南昌鐵柱萬壽宮,沿中軸線依次排列著戲臺、泮池、山門等建筑,規模宏大,布局嚴整,成為江右商幫輝煌的見證。在萬壽宮的戲臺前駐足,仿佛還能聽見當年戲班子咿咿呀呀的唱腔,看見臺下人頭攢動、叫好聲此起彼伏的熱鬧場景;泮池中的水波蕩漾,倒映著周邊古樸的建筑,如夢如幻,讓人不禁遙想古人在此吟詩作對、賞景抒懷的雅趣。
漫步街區,老街老巷展示館將南昌的歷史凝縮其中,喚醒沉睡的市井煙火,那些很有年代感的小賣部、老舊的自行車等等勾勒出最具南昌記憶和南昌氣質的懷舊大片,訴說著老街老巷的前世今生。館門上高懸的夏布會館招牌,一物兩用,別具巧思。
江西南昌總商會舊址歷經百年風雨,匾額與青磚外墻依舊保存完好;刻畫江右商幫“一個包袱一把傘,走遍天下當老板”精神的雕塑,訴說著贛商的開拓傳奇。走進總商會舊址,斑駁的墻壁上似乎還留存著當年商人們激烈商討生意的余溫,那些陳列在展柜中的古老賬本、票據,無聲地記錄著贛商們縱橫商海的輝煌歷程;而那座栩栩如生的雕塑,更是將江右商幫不畏艱辛、敢闖敢拼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仿佛看到了他們背著行囊、手持雨傘,毅然踏上闖蕩之路的堅定身影。
萬壽宮自古便是廟會盛地,如今非遺展示、手工藝制作在此延續傳統,游客穿梭其間,既能領略傳統文化魅力,又能大飽口福。這里號稱“江西小吃CBD”,從南昌瓦罐湯、炒粉,到白糖糕、綠豆餅,再到各地美食,香氣四溢,堪稱吃貨的天堂。瓦罐湯館內,大大小小的瓦罐整齊排列在炭火之上,揭開蓋子的瞬間,濃郁的香味撲面而來,醇厚的湯汁裹挾著食材的鮮美,令人回味無窮;炒粉攤位前,師傅熟練地揮舞著鍋鏟,米粉在高溫的鐵鍋中翻飛,搭配上鮮嫩的青菜、爽口的豆芽,再撒上一把香脆的花生米,光是看著就讓人垂涎三尺。
五彩斑斕的南昌方言燈牌、帶有“南昌”字樣的標志,更成為網紅打卡點,吸引游客爭相拍照留念。不少游客還會穿上傳統的漢服,在古色古香的建筑前擺好姿勢,讓攝影師用鏡頭定格下這穿越時空的美麗瞬間。
廣潤門城樓靜靜佇立,舊時這里是南昌日用小商品集散地,“推進涌出廣潤門”的俗諺,道盡昔日繁華。站在城樓之下,仰望那巍峨的城墻,仿佛能看見當年商販們肩挑背扛、穿梭往來的忙碌身影,聽見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在街巷間回蕩。城樓上的一磚一瓦,都見證了南昌這座城市的興衰變遷,承載著無數人的回憶與情感。
這片由船山路、翠花街、中山路合圍的區域,不僅是江西會館的發源地,更是全球萬壽宮的祖庭,承載著南昌的人文記憶與幾代人的情感。老人們常常會帶著孫輩來到這里,指著古老的建筑,講述著自己兒時在這里玩耍、生活的故事,那些過往的點點滴滴,如同珍貴的寶藏,在歲月的長河中熠熠生輝;而對于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萬壽宮更是他們心中的精神寄托,無論走得多遠,只要想起萬壽宮,就能感受到那份濃濃的鄉愁和對故土的眷戀。
萬壽宮的建筑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精心設計,既保留贛派建筑“三街五巷”的格局,又復刻晚清風格民居。通透的設計讓街巷充滿活力,傳統與現代在此完美交融。漫步在街巷中,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一些隱藏的驚喜:轉角處的一家特色咖啡館,將現代簡約的裝修風格與傳統的贛派建筑元素巧妙融合,古樸的木質桌椅、精美的青花瓷茶具,搭配上時尚的吊燈、舒適的沙發,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街道兩旁的文創店鋪里,擺滿了各種富有南昌特色的紀念品,從印有萬壽宮圖案的明信片、書簽,到以贛劇臉譜為靈感設計的創意飾品,每一件都充滿了巧思,讓人愛不釋手。
走出萬壽宮,時尚店鋪與傳統美食交織,南昌拌粉的鮮香與創意咖啡的醇香縈繞鼻尖,年輕人的歡聲笑語回蕩古巷。手工藝品店傳承刺繡、剪紙等非遺技藝,現代藝術工作室以廢舊金屬創作雕塑,古老與新潮碰撞出獨特火花。在刺繡店內,繡娘們飛針走線,用五彩的絲線在綢緞上勾勒出精美的圖案,花鳥魚蟲、人物風景,無不栩栩如生;而在現代藝術工作室里,藝術家們將冰冷的廢舊金屬賦予新的生命,通過巧妙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將它們變成了充滿創意和藝術感的雕塑作品,有的宛如展翅欲飛的鳳凰,有的恰似靈動活潑的小鹿,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駐足欣賞、拍照。
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是一部“看得見的歷史”,橫向展現南昌深厚底蘊,縱向記載城市文脈傳承。它如同一本鮮活的史書,鐫刻著往昔輝煌;又如一首時代樂章,奏響傳統與現代的和諧旋律。在這里,古老故事歷久彌新,新的傳奇正在書寫,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八方來客。無論是清晨薄霧中的寧靜,還是夜晚燈火輝煌時的熱鬧,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都散發著迷人的氣息,等待著每一個人前來探尋它的故事,感受它的溫度,共同續寫屬于這座城市的美好篇章。
(2526圖43 2025/6/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