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的清晨,第一縷陽光掠過巍峨的城墻,將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的青磚黛瓦染成琥珀色。站在街角望去,斑駁的磚墻與玻璃幕墻相互映襯,北魏里坊制的街巷肌理間,咖啡香與醋香悄然交織。這座占地361畝的古城“活化石”,正以一場靜默卻磅礴的文化復興,書寫著傳統與現代共生的新篇章。
作為山西省重點文旅工程和大同市“十四五”規劃的核心項目,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承載的不僅是城市更新的使命,更是一場關于“如何讓千年古城與現代文明對話”的先鋒實驗。在這里,83座四合院、17處不可移動文物院落和15處歷史建筑如星辰般散布,它們正在“保護、利用、活化、復興”的改造理念指引下,推動東南邑成為青年文化的引力場。
Citywalk體驗線:在歷史肌理中感受現代漫游
暮春的午后,在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的巷道里,三三兩兩的年輕人舉著咖啡杯,穿行在四合院與現代藝術交匯的歷史空間里。一堵老墻旁,掛著“Citywalk體驗線”的指示牌,指向下一站——本土主理人品牌“飛天結藝”的工作室。
“我們刻意保留了原有院落的格局,并通過打通圍墻、拓寬巷道,讓不同空間自然連接,形成一條‘無邊界’的漫游路線。”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策劃負責人石磊介紹,這條Citywalk線路串聯了40余家特色店鋪,既有國內網紅品牌Seesaw咖啡的極簡空間,也有藏身四合院內的反思舞臺戲劇社。
“我和兩位同學一起來大同游玩,沒想到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也會有如此新潮的現代藝術中心。念夏藝術中心動漫手辦展的體驗感非常好,充分激發年輕人的創作靈感。”來自太原的游客張楠楠說。
來自上海的游客張琳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這里像一座‘折疊的古城’,轉角可能遇到百年古槐下的皮雕工坊,也可能撞見反思舞臺戲劇社的表演,體驗感非常好!”
“我們設計的Citywalk不是簡單的景點串聯,而是讓游客在‘走街串巷’中感受空間敘事。”石磊介紹。街區通過打通院落、拓寬巷道,將主理人品牌、文化場館和特色空間有機串聯。從藍印東方的瓷器美學空間,到醋文化館的山西味道,再到凡華造物的中式潮流,每一步都有新發現。
記者了解到,目前,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已發展成為大同市首條集文化展示、藝術策展、創意零售、主理人品牌孵化于一體的文化創意街區。街區成功引入Seesaw咖啡、離題、凡華造物等40余家經營品牌,涵蓋餐飲休閑、主題民宿、非遺文創等多元業態,為青年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和消費選擇。
非遺與美學融合:讓本土文化以年輕化表達
在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非遺不是塵封的古董,而是鮮活的時尚元素。街區通過“非遺窗口店+本土主理人品牌”的模式,讓皮雕、鋦瓷、扎染等技藝煥發新生。
走進圣杰鋦瓷工作室,“70后”非遺鋦瓷匠人蘆圣杰正用一把特制的鋦釘,修復一件殘缺的明代青花瓷盤。“鋦瓷是‘修復時間的藝術’,但我們不想只停留在老物件上。”蘆圣杰指著展柜里一系列鋦瓷首飾介紹道,“這些用鋦釘工藝打造的耳環、胸針,是年輕人最喜歡的伴手禮。”
在茜子皮雕工作室,“90后”非遺傳承人茜子正在忙碌著。她手中的刻刀在牛皮上游走,不一會兒,一朵融合了大同古建元素的牡丹花便初具雛形。“傳統皮雕紋樣偏重龍鳳,我加入了云岡石窟的蓮花、華嚴寺的斗拱元素,年輕人更喜歡。”茜子表示,非遺需要“翻譯”,要用年輕人熟悉的語言重新編碼。記者看到,她的作品陳列在街區顯眼的位置,與Seesaw咖啡、離題文創店比鄰而居,傳統與現代在此碰撞出火花。
在街區西南角的“凡華造物”,是一家從景德鎮來到大同的陶瓷飾品品牌。品牌主理人周雄昊介紹,凡華造物采用純正的“中國傳統色彩”,這些東方色彩的文化脈絡可以滿足當代年輕人熱情張揚的個性表達。其堅持的原創設計精神,以及東方韻味和現代意蘊的完美結合,讓品牌成為東南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和打卡點。
大同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創新實踐證明了本土文化不是沉重的歷史包袱,而是可以輕量化表達的創意資產。在這里,每一步都能感受歷史的回音,每一次呼吸都能體會創新的活力。
業態無邊界:提高空間與體驗感雙向升維
東南邑的魔力,還在于它打破了傳統歷史街區的業態邊界。這里既有老字號的醋文化館,也有新銳咖啡品牌;既能欣賞非遺技藝,也能觀看當代藝術展。這種“文態、形態、業態、生態”的共生,讓街區成為城市文化深度體驗區。
“清晨賣咖啡,午間做文創,入夜切換成露天影院,在我們這里,商鋪不是容器,而是魔方。”站在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絲路廣場8號“可編輯盒子”前,石磊指著折疊窗、移動展架解釋道。
記者了解到,不同于東南邑其他街區的歷史感,絲路廣場采用輕鋼結構、可移動隔斷和模塊化展陳系統,將商鋪打造為富有現代感的可“編輯”盒子。外擺區與室內通過折疊窗無縫銜接,街區的公共性與商鋪的獨立性互不干擾、互為補充。這些設計既為絲路廣場增添了獨特的打卡吸引力,也充分保障了實用性。
“我們要打破‘文旅街=小吃街’的定式。我們不做業態規劃,只提供‘土壤’。比如這個鋪位,可以是手作工坊,也可以是快閃店,甚至可以聯合兩個品牌打造復合空間。”石磊坦言,絲路廣場的鋪位拒絕業態分區,鼓勵品牌跨界共生。
“業態無邊界的核心,是營造‘可游、可居、可業、可創’的生態。”石磊介紹,自開業以來,街區已舉辦70多場文化、藝術、沙龍活動,如“2023尋邑大同當代藝術季” “2024大同佛系生活季”“2024浮感療愈節”等,為青年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游覽體驗。
2023年3月開放至今,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年均客流量達200萬人次,其中76%為18—35歲的年輕群體。數據背后,是北魏平城的厚重歷史與當代潮流碰撞出的奇妙火花。這條歷經千年的街巷,正以最時尚的方式,向世界講述著大同的故事。
山西經濟日報全媒體記者 栗美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