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自己的感受,變成對別人的指責。比如,有些人會這樣說,你剛才那樣說話,讓我很生氣。如果我是聽的那個人,會不會感覺到對方在指責我?
因為我說的話,讓你很生氣很難過,好像我要為你的感受、你的難過、你的生氣而負責。這個時候,去表達感受的人,可能已經在把自己的感受,變成了一種指責,潛臺詞就是你要為我的感受負責任。
那可能有人就會問,正常表達感受,是怎樣一種方式?明明就是TA說的那句話讓我感受到很不爽、很委屈、很生氣,我不要讓TA知道嗎?難道和TA沒關系嗎?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確實就是對方的某一句話,或者說話的方式,讓我直接產生了這種感受。但這個感受里,是否有著過去我比較熟悉的部分。
比如,在過去的成長經歷中,是不是父母比較強勢,這個人說話的方式,跟我爸爸好像啊。對方說話的方式,可能無形中就觸發了自己過去不好的記憶。
這個時候,那種情緒和感受,它就不完全,僅僅和眼前說話的那個人有關系了。它也和我過去的經驗,沒有及時察覺到的一些,埋在底下的情緒、感受有關聯。
那怎么去表達我的感受,而不是把這種感受變成一種指責?也許,這樣講會更好一些:剛才在你講這些話的時候,我的內心里感受到一些難過和生氣,但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在指責我,你是不是對我有什么看法和情緒。
也就是說,我們去表達感受、內在需要,不要直接關聯到,你讓我難受、你讓我不爽。這樣的邏輯,好像把對方帶到了一個要為我的感受負責任的位置上。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種表達就是一種指責,對方就是要為你的情緒、你的感受去負責任。對方聽起來,不會覺得你是在表達感受。對TA來講,你就是在用這種方式,指責我做得不好,或者讓你生氣了、難過了,這是我的責任。
(陳珂含老師口述,心小愛編輯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