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鉆地彈為啥失靈了呢?
6月22日凌晨,6架B-2隱形轟炸機從美國密蘇里州起飛,經過18小時飛行后向伊朗福爾多核設施投下6枚GBU-57巨型鉆地彈。
美國吹上天的"炸彈之王"GBU-57,號稱能打穿60米混凝土,結果在伊朗山體前栽了跟頭。
美軍動用了號稱"地堡殺手"的GBU-57鉆地彈,每枚重達13.6噸,據說能輕松穿透60米厚的混凝土。可伊朗國家電視臺放出的畫面讓人大跌眼鏡——深藏在90米山體下的鈾濃縮車間紋絲未動,美軍的王牌炸彈就像在給伊朗人撓癢癢。
國際原子能機構后來的報告證實,福爾多核設施的地面入口確實被炸出了坑,但伊朗人早就留了一手,他們用特殊材料把山體加固,還在里面修了迷宮一樣的"蜂巢"結構。
核材料去哪里了呢?
伊朗人似乎早就料到會有這么一出。襲擊前,伊朗突然轉移了47公斤濃縮鈾,等美軍炸完才發現,這根本就是白忙活一場。
國際原子能機構監測顯示,三處核設施周邊輻射水平正常。這波操作既保全了核心資產,又讓美國價值300萬美元的鉆地彈打了水漂。
伊朗的"精明復仇"
6月23日晚,14枚導彈呼嘯著砸向卡塔爾烏代德美軍基地,這個數字正好和美軍之前扔下的鉆地彈數量對上了號。結果是,其中13枚被攔截,剩下1枚故意打偏,既掙回面子又避免美軍傷亡。
伊朗人這手玩得漂亮。讓國內老百姓看到"大仇得報"的痛快場面,又提前通知了美國,小心翼翼地避免造成美軍傷亡。他們國營電視臺24小時滾動播放核設施的"觀光紀錄片",畫面里那些完好無損的設備,配上解說員輕松的語氣,既不會把事情鬧大,又恰到好處讓伊朗國內群情激昂。
6月22日,伊朗議會通過決議支持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以報復美國空襲,但最終決定權在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手中。次日,兩艘中國油輪"Coswisdom Lake"號和"South Loyalty"號在霍爾木茲海峽前緊急掉頭,顯示航運業對局勢的高度警惕。
這條全球石油運輸大動脈每天輸送約2100萬桶原油,占全球消費量的25%。中國約45%的進口石油來自波斯灣,其中70%需經此海峽。相比之下,美國只有3%的石油進口依賴該通道,影響并不大。
正當局勢劍拔弩張時,特朗普6月23日突然在社交平臺宣布"伊以已達成全面停火"。
據路透社和人民網報道,一名伊朗高級官員透露,伊朗在同卡塔爾首相通話后“已同意美國提出的停火方案”,
這場由美國宣布的“停火” 暴露了特朗普的選舉算計:2025年正值政府換屆,他既要對國內選民秀肌肉,又怕真打大了收不了場。
比表面更精彩的是深層的博弈。
以色列官員透露,此次襲擊與美方"完全協調",意在綁定美國對抗伊朗。但衛星圖顯示,美軍基地飛機早在襲擊前就集體撤離,說明華盛頓早預料到報復。
北京時間6月23日,聯合國安理會上,中國代表傅聰的發言擲地有聲,他直接點名批評美國的軍事行動,語氣之嚴厲在近年來的外交場合實屬罕見。
"現在最緊要的是三件事。"傅聰豎起三根手指,"立即停火、保護平民、回到談判桌前。"他敦促安理會成員別再扯皮,趕緊拿出實際行動。
眼下霍爾木茲海峽的油輪仍在航行,特朗普的"停火表演"能否避免局勢失控?唯一確定的是,當大國打架,老百姓的油價賬單總是第一個挨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