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要快樂
精工集團的產品布局呈現穩定的三連擊:Seiko、Grand Seiko、Credor,這三個品牌幾乎完美覆蓋了千元到十多萬的寬廣市場,前兩個更是手表愛好者耳熟能詳的存在。只不過這個密不透風的布局里一直欠缺一塊重要的拼圖——兩萬元級市場。
兩萬元級市場是值得放棄的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兩萬元的表是廣大工薪族能心滿意足的游樂場,帝舵在這個級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浪琴證明了在這里好好干真的會收獲長久的品牌聲望。別忘了,這兩個品牌還在繼續向上攀登,兩萬元級市場很快就會出現真空,機會來了。2022年,精工復活了沉寂多年的“King Seiko”,希望彌補“Seiko”和“Grand Seiko”之間的銜接問題,2024年的復古作品KS1969果然以23,900元的標價成為 Seiko 品牌極其高端的常規產品。
精工KING SEIKO KS1969自動腕表
SDKA021
表殼:精鋼,密底
尺寸:39. 4毫米 ×9.9毫米
防水:50米
機芯:6L35 自動機芯
動儲:45小時
振頻: 28,800次/小時
表 帶:精鋼表帶
售價:23,900元
品牌想打入這個市場的心情已經毫不掩飾了。問題就是,KS1969 是真的有能力在這里站穩腳跟,還是盲目定價自毀前程?今天我就想聊聊這個。
01
60年代的精工雙璧之一
任何有經驗的愛好者都能一眼看出 KS1969 的年代感,它每個毛孔都透露出昭和男兒的氣息,“團塊世代”成為社會中堅力量后每天面無表情地擠地鐵時,手腕上纏繞的表款就應該是這種味道。
1973年日本航空入社儀式
你的第六感沒有忽悠你,這塊表以高還原度重新演繹了1969年 King Seiko 的正裝表“45KCM”。那塊作品的薄片式鮑魚殼成為 King Seiko 讓人印象深刻的設計之一,搭載的 Cal.45 以36,000次/小時的高振頻、以及在天文臺大賽中的優秀成績著稱。而目前的新款在視覺元素上是相當忠實于原作的,機芯理所當然地換成了現代版本——2018年推出的精工最薄機芯 6L35。值得一提的是,貴朵在 Locomotive 上采用的 CR01 機芯就是 6L35 的改版,而 Locomotive 售價是89,000元。
45KCM
“還原度極高”是我可以現在就給你的結論,當然,還原一塊無名之輩,和還原一塊名門之后,腕表的最終價值會天差地別。所以“King Seiko 的名作”是什么很厲害的存在嗎?那要看你怎么理解了。King Seiko 是品牌在祭出 Grand Seiko 的一年后,作為后者的競爭對手而推出的獨立品牌,他們的背后分別是精工僅有的兩大制表工坊——1960年諏訪精工舎推出了“Grand”、1961年第二精工舎祭出了“King”。目前能搜集到的資料都說,這兩大品牌當時齊頭并進,都在進攻天文臺大賽、都在研發高振頻機芯,并沒有誰能壓過對方一頭。但他們的爭斗只延續了大概十年,就被外部因素中斷,因為業界已經出現全面轉向石英機芯的趨勢,“King Seiko”就此暫時退場。
所以從情感出發,我偏向于 King Seiko 的歷史價值和大家相當熟悉的 Grand Seiko 是一時瑜亮,不會因為前者目前是入門品牌“精工”旗下的,而把它放在遜于 Grand Seiko 的位置上看待。假如你的預算撐死只有一萬、兩萬,買個 Grand Seiko 的石英款又心有不甘的話,那 King Seiko 既恰好能讓你暢快地在機械表上花光每一分錢、不留遺憾,還給到了足夠敦實的品牌底蘊。不管買表預算是多少,情緒價值都應該被照顧到。
當然,King Seiko 的標價也不是什么品牌大發善心、想和表迷們“交個朋友”。從這塊表的實際體驗來看,定價符合事實——它有越級的質感,但規格上存在明顯的缺憾。
02
遺憾之后的各種滿足
先說缺憾。一塊標配鋼鏈的三針腕表,防水止步于50米,這點確實讓我泄氣。它幾乎擁有了可以堂堂正正作為全天候腕表使用的一切條件,結果洗手、下水時要小心一點。防水100米是個門檻,”50米“和”100米“是明晃晃的、在消費者面前毫不掩飾的數值差距,對購買沖動影響極大。我不知道9.9毫米的表殼里是否沒空間容納更多防水圈了,如果是的話,倒也情有可原。
另外,6L35 機芯的45小時動儲、-10/+15秒的日差只能說是稀松平常。兩萬多的表,最棒的已經做到比 COSC 標準還高。二十萬的表在拼故事、拼文化,兩萬的表反而得要拼精度。雖然聽上去倒反天罡,但這就是行業現狀。
上面兩個缺憾都是在你掃一眼規格表的時候就能發現的,真實得有點刺眼。但拿到實物以后,它用其他方面的精彩表現彌補了這些不足。
首先別被它39.4毫米的直徑唬住,鏡面鮑魚殼的設計非常別致,讓我下意識地用全新的方式來感知它,我覺得腕表好像只有表盤這么大,“37毫米”才符合我的感官。它上手后是復古的,而且很有趣,鏡面不斷反射周圍環境,表殼美輪美奐。同樣的感覺我只在真力時 A3642 上體會到過,通透動人,但 A3642 賣五萬多。
有人會擔心大面積的鏡面拋光會讓劃痕無所遁形,但我對此一向毫不關心。KS1969 的鏡面唯一讓我有點困擾的是,它很容易粘指紋,而且一目了然,要經常擦一擦。
原本我擔心表殼邊緣太薄、可能磕碰一下就很容易出現缺損,看圖片確實給我這種印象,但拿到實物就非常安心了,邊緣厚度足夠,健康飽滿,倒圓角的存在讓它不會鋒利割手。
況且邊緣的梯度讓腕表看著很“服帖”,表殼像是表鏈的自然延伸,沒有平地起高樓的突兀感,漂亮。
再說盤面,這塊綠色款是同時發布的 KS1969 里我最感興趣的一塊,它的紋理、它的煙熏漸變,都很奧妙,實物更是驚艷。低飽和度的綠,是文青喜歡的味道,盤面的紋理做得比較“銳”,高峰和低谷刻畫得非常明晰。整個質感是啞光的,就像一張紙,它摒棄了一切塑料感、甚至不像是壓印出來的遲鈍效果,相當高級。
紋理主要負責質感和顏色的表達,時標和指針的拋光水平在這里被強烈凸顯出來,它們閃爍的光芒我認為并不比鉆刻遜色多少。12點的“箭羽”時標,明眼人都能體味到日本傳統家紋的趣味了。
和時標一起閃爍的,還有表鏈。這次的13鏈節表鏈屬于不太上照的類型,看圖感覺年代感太強、略老氣,實際上質感是5萬元內排在第一檔的存在。這種質感來自于光澤度,不知道 Seiko 在表面用了什么工藝,哪怕是緞面拉絲的位置也有強烈的反光效果,十分潤澤,一看就是高質量打底的作品。然后中間再交叉置入鏡面拋光的鏈節,閃起來更是動人。
如果你連米蘭帶都能夠接受,那這條表鏈更是你的菜——它復古風格堪比米蘭帶、因為鏈節夠多所以佩戴感也不比米蘭帶差太多、質感更是遠遠強過米蘭帶。在復古表鏈里,這條是相當高水準的一條。唯一缺憾是沒有快拆,其他無可指摘。
表背放一張圖大家體會下,個人感覺還不錯,只是“盾”型logo擰得有點歪。不知道會不會引起某些人的強迫癥?
我戴了一周,每天主動上鏈的話,誤差+2秒。但網上也有很多人反映他拿到的就沒那么準,所以做好日差-10/+15秒的準備再入手。
03
站穩腳跟,還是自信爆棚?
KS1969 給我相當復雜的感受,特別是假設“到底誰更適合它”的時候。一方面,它很襯那些職業生涯剛起步的銀行職員、或者追求低調隱蔽的衙門科員,它確實有一股“班味”。特別是白盤款,不需要你是表迷,你也會理解這種復古的品質感。但換個角度看,這種復古也是可以被大膽利用的,比如像我這樣夏威夷花襯衫+短褲+皮靴的情況下,它就是滿分的配飾。KS1969 和古著是絕配,它的復古是光芒閃爍的,如果你類似的氣場十足,它就很對你的脾性。總之,要么商務嚴肅、要么復古休閑,它最適合兩種比較極端的情況,越極限它就越有味道。
同時推出的三個顏色,另外還有一塊冰藍盤的限量版
這塊表最欠缺的地方其實都寫在規格表里了,防水和機芯日差明明白白寫在那兒,如果有人會考慮這一塊的話,那這兩點可能是掏出23,900元最大的障礙。但只要把它拿到手、把表膜拆光,好好體會一下,它接下去慢慢呈現的都是意料外的驚喜,不會后悔。
KS1969 有能力靠23,900元的價格站穩腳跟,還是盲目定價自毀前程?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有點問題。不買的人在看參數時就已經確認它不值,買了的人覺得它額外給到了滿滿的驚喜,沒有人會認為它“正好”值23,900,這個定價永遠停留在官網的頁面上,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張工
球迷、攝影票友。周六在街頭神出鬼沒
表態互動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點擊下圖 加入「表態網讀者沙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