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商場發現個魔幻現象:
曾經需要配貨才能買的瑞士名表專柜,現在銷售比顧客還多;而隔壁智能手表柜臺,試戴的年輕人卻排起了長隊。
更扎心的是,朋友圈里做二手表生意的老同學突然改行,說現在收塊勞力士還不如倒賣華為手表賺得多。這畫風變得也太快了。
要知道五年前,綠水鬼還能溢價三倍賣,百達翡麗更是被炒成行走的房產證。
如今呢?有表商哭訴:80萬收的限量款,現在40萬都無人接盤。
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曾經高高在上的瑞士名表,怎么就突然不香了?
01 年輕人為什么不買賬了?
說到瑞士表失寵,最破防的當屬那些囤貨的表販子。
他們至今想不通:傳承百年的機械美學,怎么就干不過電子屏?
但年輕人用錢包投票給出了答案——當爺爺輩在炫耀陀飛輪有多精密時,Z世代正對著能監測心率、接聽電話的智能手表直呼真香。
這代差簡直比馬里亞納海溝還深。
你跟他講18K金表殼的收藏價值,他反手給你看運動手環的睡眠質量報告;你吹噓瑞士機芯的百年工藝,他當場演示用手表遙控手機拍照。
更致命的是消費邏輯的顛覆,老一輩買表是為傳家,年輕人消費圖的是有用。
就像我同事說的:花三個月工資買塊不能提醒微信的表?除非我腦子進水了!
02 保值神話是怎么破滅的?
還記得2014年的盛況嗎?瑞士表廠做夢都能笑醒:中國人買走了全球1/3產量,專柜門口天天上演搶購大戰。
那時候的套路是這樣的,柜姐神秘兮兮地說要配貨20萬,黃牛轉頭就把公價7萬的表炒到25萬。
如今這套玩法徹底涼了——有表主哭訴:2019年加價買的迪通拿,現在二手價還不如原價;
更慘的是那些囤限量款的,某表商壓著三塊百萬級名表,資金鏈都快斷了。
其實泡沫早該破了:當發現所謂保值全靠擊鼓傳花,當意識到機械表走時還沒手機準,新中產們突然清醒:這不就是21世紀的郁金香騙局嗎?
03 智能手表如何偷家?
對比瑞士表的頹勢,智能手表的崛起堪稱教科書級逆襲:2023年全球銷量突破1.2億只,健康監測功能直接戳中當代人怕死的痛點。
我見過最諷刺的場景:金融街投行精英們,左手戴著百萬名表撐場面,右手偷偷戴著Apple Watch測心電圖。
現在的智能手表早不是電子玩具了:能監測血氧的華為GT4被當成健康管家,支持eSIM的Apple Watch成了第二部手機,就連兩千多的小米手表,功能都比幾十萬的百達翡麗多十倍。
更可怕的是迭代速度:瑞士表廠十年才更新一次機芯,科技公司每年都甩出一大堆新科技——去年剛買的表今年就過時?這在智能穿戴領域根本不是事兒!
看看商場里的專柜就懂了:瑞士表柜臺積的灰能寫字,而華為體驗店里的試戴表帶,半個月就被摸掉漆。
說到底,這場降維打擊的本質是:當傳統奢侈品還在賣身份幻覺時,科技產品已經用實實在在的功能,重新定義了什么叫高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