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那年,天天抱著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不知天昏地暗,非常崇拜神龍出沒的大俠,亦十分向往快意恩仇的江湖,人到中年依然對從武之人頗感親切,可是,與鐵打的筋骨相比,筆者更激賞“武功與文治”兼修的錚骨。
如今,這樣的人少了,卻不是沒有,比如年輕有為的李雁飛。
李雁飛,1985年出生在四川省通江縣,那里人杰地靈、那里物華天寶、那里有“一府三鄉”的雅稱,暨“川陜革命蘇區首府”,“中國紅軍之鄉、中國銀耳之鄉、中國溶洞之鄉”,那里還有中國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
李雁飛成長在通江縣興隆鎮翰林村,據其家譜記載,“清,康熙、乾隆年間李鐘峨任翰林院檢討,館選庶吉士,福建學政,太常寺少卿等職務,尚為乾隆帝師。因卓越的學術成就與朝中的地位顯赫,被稱為‘李翰林’。李蕃與其子李鐘壁、李鐘峨,父子三人,一門三杰,曾同著作《雪鴻堂文集》,收錄于《四庫全書》。父子三人勤勉精進的學風、忠孝仁愛的家風、勤政廉明的政風,為后世樹立了榜樣,廣為傳頌,后世修繕‘三李故居’以記其功德,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雁飛就是李翰林之后裔。
其祖上為讀書之人,而父輩則以農耕為生,李雁飛也以其“武術與藝術輝映,文心與人生共融”詮釋著自己的精彩。多年以來,李雁飛獲獎無數,好評如潮。他先后獲得:中國武術六段、全能武術冠軍、全國百強藝教人、中國首批武術教師、北京十佳優秀教練、CCTV、BTV 節目金牌教師、資深評委、中國武術教育發展貢獻獎、北京電視臺(開學第一課)特別節目優秀指導老師,非遺武術傳承人,中國武術界首位獲選紅墻藝術家,中央電視臺授予十大公益武術家等稱號和榮譽。李雁飛現為北京合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功夫少年國術館創始人,他還于 2013 年在北京創辦“功夫少年”,成為中國武術協會會員、中國武術協會考級點,被授予北京十佳影響力機構,還榮獲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優秀機構等稱號。
如果詳細列舉,將是蔚為大觀的景觀。很多媒體都做過詳細的梳理,在此,筆者不再過多贅述,筆者想說的是,成功背后是血汗與智慧的結晶、是感悟在生活的掙扎與洗禮中的升華。
襁褓時期,李雁飛體弱多病,曾三次掙扎在病危邊緣,盡管受限于家庭經濟,父親還是窮其家產,竭盡其能,并希望李雁飛刻苦學習文化之時,加強體育鍛煉,以實現強身健體的愿望。雖然體弱多病,又性格內向,但是,少年的李雁飛對詩詞,學書法、古琴、古箏等藝術頗有興趣,然而更喜歡武術,父親看在眼里,愛在心中,事無巨細地給予李雁飛很大支持。在父親的殷切希望之中,李雁飛開始了文武兼修之路,尤其在武術方面,他用功很勤,用情很濃,刀、槍、劍、棍等十八般武藝,他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散打、太極拳、八段錦等養生功法,他勤學苦練,朝夕不怠,長達十余年。汗水在意志中淋漓,智慧伴隨著堅強生發,漸變、漸進、漸悟,李雁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功有所成,他開始進行專業而系統地訓練,先后求學于首都體育學院、少林寺武僧團、武當武術院、峨眉武術院,于此同時,李雁飛還憑借著清奇的骨骼、出眾的天賦,以及堅韌的毅力和不服輸的拼勁,逐漸在全國各類重要比賽中,脫穎而出,先后取得各種獎項。
后來,李雁飛一邊自勝自強,參加全國性武術比賽,一邊自克自立,打工賺錢,并在打工賺錢與武術比賽之間尋找出路。先后問道于四川省警校、北京影視學院,以其提高綜合素質,完備自身修養,并試圖尋找武術演員、武術指導之類的工作,他還進修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在眾多名師中醫的指導中,刻苦研究中醫理法,以尋求武術與中醫之間的互通之妙。那些年,李雁飛朝夕奔走,勵精圖治,可以說,他什么苦都吃過,什么罪也都受過,迷茫伴隨著希望,掙扎伴隨著毅力,苦難的土壤之中也終于開出了花朵,李雁飛逐漸成為一位能武、能文的青年才俊。
“武以養身、文以養心、藝以養氣”。李雁飛如是說。是的,武術強健著筋骨、文化滋養著心境、藝術溫潤著性情,武術、文化、藝術,相交相合,人生感悟、生活狀態、人格修為、精神面貌,也一起共融生輝,悲歡離合在一招一式之中呈現,酸甜苦辣在舉手投足之間蘊藏,而才華則得到了施展,澎湃的激情也可以自由抒發。
當李雁飛確立“武術、文化、藝術”三位一體的立身之本后,李雁飛仿佛找到了人生的價值、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他的精神也似若回到了人生的本源,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所有的能量都投放到他的事業之中,在那里,李雁飛盡情揮灑著汗水,盡情品讀著人生,他也很享受這份努力,享受這份努力為他帶來的快樂。
把生命活出一束光,照亮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李雁飛做好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他“獨上了高樓”,也看到了“燈火闌珊”。 然而,李雁飛深知登臨高峰是時代托起的基石,他不愿獨享自己的成功果實,他更愿意把幾十年以來探索的成果傳授出去。為此,李雁飛創辦了武館,開班授課,他秉承著“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宗旨,內修于心,外修于“行”,在二十余年的執教生涯中,他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精心治學,教學相長,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功的果實,他也影響著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摯友,并提攜、培養了一大批武術人才,其中很多人已經嶄露頭角,正呈現蒸蒸日上之勢,他雖然還很年輕,也算是桃李天下了。
“掙錢可以養家糊口,可以豐衣足食,但是,人活在世,絕不僅僅只是為了掙錢,人生價值與人生意義比掙錢重要”。李雁飛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很多年以來,李雁飛以自身的影響力,不遺余力地公益宣傳家鄉文化,推廣普及中華武術,并曾多次借助媒體平臺宣傳家鄉文化經典,以現身說法的形式介紹家鄉的特產與旅游項目,他甘心情愿,不求回報,他為講好家鄉的故事,為做好家鄉的文化傳承,家鄉的振興,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如今,當打之年的李雁飛正以“術為示范,行為高標”為己任,躬耕求索,追逐崇高。以“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為人生之座右銘。為此,足以讓筆者滔滔不絕,而意猶未盡。
(文/桑干)
文章轉自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