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1040字
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在中國,二甲及二甲以上的醫院幾乎都會有一個普通又神秘的科室,它一般位于醫院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叫做病理科,病理科醫生是具有“最高權威”的一個法官,只有他們做出判決以后,臨床醫生才能知道怎樣進行治療,用什么來治療。
一、什么是病理檢查
常規的病理檢查主要是用于檢查機體器官、組織或者細胞中的病理改變的病理形態學方法,采用鉗取、穿刺、搔刮、局部切除、手術切除等方法,從患者體內或體表獲取體液、細胞、組織、器官,制成病理切片,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和判讀,最后出具相關的病理報告。
二 、病理檢查有什么作用
臨床醫生從患者身上取下病灶組織或細胞,而病理檢查就是分析病變性質。做病理檢查的目的是為了明確疾病的最終診斷,用于判斷病變的性質(是腫瘤還是炎癥)。如果是腫瘤,還需要判斷腫瘤的良惡性(部分腫瘤還有中間性)。病理報告是疾病性質的“判決書”。病理診斷的結果直接關系到臨床醫生對疾病整體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對病情預后的評估。
三、 常見的病理檢查
①細胞學檢查:主要通過組織器官表面自然脫落,或者細針穿刺獲得的組織細胞,制成切片或刷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從而明確病變性質。
例如,宮頸刷片可以篩查出宮頸癌前病變。
②組織學病理檢查:主要是通過外科手術切除下來的組織,將其制成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從而給予明確的疾病診斷。
例如,切除皮膚表面的痣、子宮內膜息肉等等,這些都需要進行組織病理檢查。
③免疫組化檢查:主要是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對組織和細胞特定抗原或抗體進行定位、定性檢測,從而輔助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在判斷腫瘤原發、轉移及腫瘤分類中發揮重要作用。
例如,診斷出卵巢癌癥,并不一定就是卵巢本身原發的癌癥,也可能是其它器官轉移而來,因此必須加做免疫組化,明確原發部位;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在組織病理檢查無法明確診斷時,需加做免疫組化來明確,指導下一步的診療。
④分子病理檢查:主要從基因水平上檢測細胞和組織的分子遺傳學變化,以協助病理診斷和分型、指導靶向治療、預測治療反應及判斷預后、篩查遺傳性家族病等。
例如,乳腺癌做分子病理檢查,不僅初步判斷預后,避免治療不足或過度治療,還可以明確治療方向,對藥物的選擇起指導作用。
疾病的發展是漸進式的,不少人拿到病理檢查報告后,自我解讀認為問題不大,沒有必要再找醫生解讀,這可能會耽誤治療哦。
取得病理報告后,要避免忽視大意,也不可過度解讀。應交給專業的醫生來幫助解讀,以保證后續治療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來源:濟源市婦幼保健院
告訴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