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巨子生物突然變卦了。
此前知名美妝大V“大嘴博士”多次發文,質疑巨子生物的明星產品可復美造假,膠原蛋白含量遠低于標準值。巨子生物多次否認指控,表示自己的產品沒問題,并拿出了自檢結果。
多輪網絡pk后,巨子生物突然一反常態,否認了此前自己拿出的檢驗結果,稱現有的質量標準、檢測方法和標簽標識在某些方面已逐漸顯現出其局限。
同時提出三項措施:聯合科研機構優化重組膠原蛋白檢測方法;逐步公開原料與成品關鍵技術參數;參與制定相關國家標準。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這算是巨子生物變相地認輸。
在資本市場上,巨子生物經歷造假風波之后,市值較一個多月前的峰值縮水近300億港元。這意味著:
西北大學副校長范代娣在“陜西新晉女首富”的位置上,只坐了兩個月不到。
核心產品陷入造假疑云
時間線來看,從斷然否認造假,到承認“瑕疵”,巨子生物剛好熬過了電商消費季“618”。
5月24日,美妝博主“大嘴博士”發布了名為《巨子生物疑似造假?!重組膠原竟然測不到膠原!》的文章,公開質疑巨子生物旗下可復美膠原棒,重組膠原蛋白含量遠低于標注的0.1%,涉嫌虛假宣傳與配方造假。
“大嘴博士”郝宇的真實身份是香港大學化學博士,過去在歐萊雅負責研發和創新中心的科學傳播工作,在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平臺上,擁有幾十萬至百萬級別粉絲量,在美妝圈有著不小的影響力。他的質疑,精準地在年中電商618消費季之前引爆,給巨子生物造成了不少麻煩。
可復美系列是巨子生物的核心產品,占總收入的八成以上。在遭到質疑當天,可復美官微就發布了聲明回應,表示已經第一時間對產品進行了檢測,多批次產品檢測結果的膠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但是這份檢測報告是巨子生物自己做的,可復美表示后續會找第三方機構再進行檢測。
這樣的檢測報告當然會引起質疑?!按笞觳┦俊北硎?,巨子生物用的是“雙縮脲法”測定法,是個一百多年前的老方法,誤差很大,自己所用的是HPLC氨基酸定量法,相對更加準確一些。
檢測報告既不權威、又不準確,這成為整個“618”期間巨子生物繞不過去的坎。公司稱,輿情發生事件后可復美退貨率小幅提升后很快恢復正常。但在天貓平臺上,可復美的名次從2024年第12名,降至今年的第16名。
陜西省相關市場監督部門稱已關注此事,并介入調查。官方結果還沒公布,巨子生物卻一反常態的放低了姿態,承認了很多問題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大嘴博士”郝宇與華熙生物之間有關聯。天眼查顯示,郝宇擔任法人的上海柳頁醫創醫療,背后也有華熙生物的影子。
華熙生物也絲毫不避諱,直接發布“汝求戰,便得戰!”的宣戰聲明,高調聲援郝宇,并暗指巨子生物“擅長網絡水軍運營”,長期散布“玻尿酸過時論”。
一場不可避免的戰爭
兩家百億市值的醫美巨頭,在社交媒體上撕的有來有往,這樣的事情并不多見。說到底,這場轟轟烈烈的膠原蛋白檢測方法之爭,本質上還是兩家醫美巨頭之間的商戰。
作為玻尿酸行業的王者,華熙生物巔峰時市值曾達1400億元。但近兩年公司,玻尿酸行業逐漸內卷,華熙生物的原料藥業務逼近“天花板”,公司轉型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同樣競爭激烈。
2024年,華熙生物營收53.71億元,同比下滑11.61%;凈利潤1.74億元,同比下滑70.59%。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期巨子生物營收55.39億元,同比增長超50%;凈利潤20.62億元,同比增長42.4%。
對華熙生物來說,巨子生物不僅搶占了市場份額,其代表的“膠原蛋白時代來臨”,更在動搖華熙生物賴以生存的“玻尿酸”根基,這也是此前華熙生物炮轟券商的原因。
華熙生物也想做膠原蛋白,2022年以2.33億元收購了北京益而康生物半數的股份,專門從事膠原蛋白產品的開發。但2024年益而康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7408.88萬元,布局并不成功。
當然,此次巨子生物的“認輸”,也并不意味著華熙生物就贏了。擺在眼前最現實的問題還是醫美消費群體的變遷,相對嚴肅的美容醫院和在家能敷的面膜,選哪個是消費者決定的,不是一份檢測報告決定的。
撰稿丨方濤之
編輯丨江蕓 賈亭
運營|廿十三
插圖|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