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天色微明。一輛白色運鈔車緩緩停在某銀行網點門前。兩名押運員跳下車,手持近70厘米長的97式霰彈槍分立兩側,槍管在路燈下泛著冷光。
此時若有路人細看,定會疑惑:這笨重的“老式武器”,為何成了守護億萬現金的終極防線?運鈔員為啥不用殺傷更強的手槍或突擊步槍呢?
霰彈槍在軍隊中確已式微,卻在金融動脈上找到新生。當押運員與劫匪在銀行門口突然遭遇——往往僅隔十幾米距離——勝負就在電光火石間。
此時霰彈槍的致命優勢顯露無遺:無需精確瞄準,扣動扳機便能潑灑出直徑45厘米的“死亡之網”。9顆鉛彈呈扇形激射而出,即便在緊張狀態下倉促開槍,也極可能命中目標要害。
對比之下,手槍需要極高射擊精度。9毫米子彈若未擊中中樞神經,劫匪仍可能繼續攻擊;而步槍子彈穿透力過強,射程遠,容易誤傷。霰彈槍的鉛彈在百米內迅速減速,大幅降低誤傷路人的風險——這對在人群密集區作業的運鈔員至關重要。
更妙的是彈藥“三重奏”:第一發黑色橡膠彈用于鳴槍警告;第二發紅色殺傷彈內填鋼珠,能制服歹徒但不易致死;第三發才是致命實彈。這種遞進式威懾,完美契合“制止犯罪而非殺戮”的安防邏輯。
97式霰彈槍重達2.75公斤,長度堪比步槍,棕黑色槍托刻滿防滑紋。拉動護木時,“喀嚓”的機械脆響仿佛戰場號角,天生帶著震懾犯罪的基因。
這種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壓迫,常讓潛在劫匪望而卻步——畢竟犯罪心理學證實,可見的武力威懾能打消70%以上的劫案企圖。
而它的“笨拙”恰成天然保險。槍體龐大難以隱藏,一旦被盜極易被發現;專用18.4毫米彈藥無法與其他槍械通用,大幅降低黑市流通價值。反觀手槍易藏匿、步槍威力過剩,若被歹徒獲取危害極大。
而絕大多數運鈔員并非軍人出身。他們來自專業安保公司,雖有基礎訓練,但射擊精度難與軍人相比。霰彈槍的操作簡單性成為救命稻草:結構簡單到可盲拆,維護只需基礎保養;泵動式設計杜絕了自動武器常見的卡殼,在生死時刻尤為可靠。
俄烏戰場上的教訓更印證此理:當美軍GPS制導炮彈遭遇全頻段干擾,命中率從70%暴跌至6%。復雜武器依賴體系支撐,而押運戰場往往孤立無援——此時像霰彈槍這般“傻瓜武器”,反而最不易掉鏈子。
選擇霰彈槍本質是風險控制的極致權衡。南非因劫匪常持自動步槍,運鈔員不得不配發突擊步槍應對;中國治安環境下,97式卻達成微妙平衡:威懾力足夠震懾普通罪犯,殺傷力又不至于在鬧市區造成災難性誤傷。
當押運員肩扛這支“過時武器”穿過人群,槍口微微上抬,手指離開扳機——每個細節都在訴說中國式安防智慧:用最低的誤傷風險,換取最高的防護效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