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和以色列還在“停火——襲擊”中反復時,北約又迎來了峰會,24日~25日在荷蘭海牙舉行。
然而這次峰會在舉行之前,就發生了很多事,比如因為花費太高而被海牙人游行抗議,特朗普特意邀請的亞太盟友集體缺席。
還有北約秘書長呂特又故意渲染中國問題,說:如果大陸武力收臺,會拉攏俄羅斯讓歐洲忙個不停,因此歐洲要加強防務。
亞太盟友集體缺席
今年的峰會可謂是看點滿滿,還沒正式開始戲就很多,比如從22日開始,海牙街頭上就出現了很多舉著牌子抗議的人。
他們抗議的是什么呢?
主要是覺得這場峰會太過奢侈,政府不拿納稅人的錢當錢,而且政府為了峰會做的安保工作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
據悉,荷蘭政府為了辦好這場峰會,保護好北約32國還有其他參會國領導的安全,特意制定了名為“橙色盾牌”的行動,出動2.7萬名警察確保峰會正常進行,此外還有1萬多名國防人員為峰會執勤。
甚至還有7艘護衛艦、F-35戰機和“阿帕奇”直升機在地面和空中保衛,防空系統更是處于戒備狀態,道路大多封鎖,到處有警察把守。
這樣一來,市民的出行就變得麻煩,自然引起市民反感。
當然除了出行麻煩之外,聽聞峰會的總費用后他們心中的不滿更是達到頂峰。
根據荷蘭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這次峰會總花費達到1.834億歐元,僅僅舉辦兩天,就花這么多,折算下來每分鐘開銷達到100萬歐元!
“這簡直是天價峰會,這些錢應該花在其他地方,比如社會福利,尤其是現在人們受苦受難如此嚴重的情況下。”
這位被采訪的市民羅里簡直說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可是奈何平民的聲音還是難以被政府聽到,抗議的人再多,北約峰會還是照常舉行了。
而除了市民抗議之外,特朗普特意邀請的亞太盟友也集體缺席,致使他的陰謀落空。
所謂的“亞太盟友”有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原本特朗普是希望在這次峰會上進行會談。
其實從2022年開始,北約峰會就一直邀請這幾個國家,順便談一下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安排。
可是今年局勢發生了改變,韓國總統不再是一心舔美的尹錫悅,日本總統也從岸田文雄變成了石破茂,澳大利亞大選工黨立阿爾巴尼斯成功連任。
這幾個領導人受到峰會邀請后都選擇了缺席,22日韓國總統辦公室發言人宣布:國內太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加上中東局勢造成的不確定性,總統李在明確定缺席北約峰會。
原本李在明是準備在這次峰會上和特朗普談一下“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結束之后的事情的,可是韓國方面覺得鑒于剛結束不久的G7峰會特朗普提前離開的先例,這次峰會特朗普也不一定會出席,因此李在明直接不去了。
最重要的是,韓方覺得如果在峰會上美國要求對伊以沖突表明立場,那會給韓國帶來外交負擔,畢竟站隊一邊就會惹另一邊不快,這樣與李在明的“務實外交”不符合,因此不去是最好的選擇。
有了李在明當出頭鳥,日本總統石破茂也鼓起勇氣拒絕邀請了,理由包括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特朗普可能缺席、李在明不去。
而有了日韓打樣,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也不去,只剩下一個新西蘭沒有明確拒絕,可是這4個盟友3個不去,新西蘭還能干啥呢?
針對特朗普到底去不去的問題,其實白宮方面已經發布消息:總統將于周二訪問荷蘭。
這就是明確特朗普會去了,可是這日韓澳都婉拒了,那這亞太盟友的會談,就泡湯了。
北約秘書長渲染中國問題
講完以上的兩個看點外,還有一個事情在峰會開始之前也很精彩,還和中國有關,那就是北約秘書長呂特在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在發布會上,他又拿出了老生常談的問題——臺海議題。
一般來說,這些組織不談到中國就沒話說,因此這次又有記者問:如果中國大陸試圖武統,北約是否會追隨美國并向其提供援助?
呂特聽后表示:北約在“印太地區”的伙伴非常非常非常清楚,解放軍目前正進行“大規模”軍事集結。
這種軍事集結不是雙航母出動,而是中方數家國防企業躋身世界頂級軍火商之列,擴張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相關國防工業生產能力可能對“印太地區”,也可能對歐洲安全產生“巨大影響”。
這種說法讓人聽了很新奇,軍火商躋身世界頂級行列,難道不是武器造得好,實力強嗎?和“印太地區”和歐洲有什么關系?
不僅如此,接下來他開始進入主題:
“當然,我們都非常擔心臺海局勢,一旦中國大陸對臺灣采取任何行動,可能會拉攏拉攏俄羅斯,讓歐洲忙個不停,這就是歐洲要加強防御的原因。”
在呂特看來,歐洲-大西洋地區和“印太地區”緊密相連,除了要應對中國和俄羅斯之外,朝鮮和伊朗的軍事擴張也需要應對,俄烏沖突也不是一場地區沖突,而是“關乎全世界”的問題。
呂特故意將簡單問題搞復雜,一下子就上升高度了,不過他的目的也很容易看出來——為北約峰會要求成員國將軍費提高到GDP的5%做鋪墊。
自從特朗普成功當選新一屆總統之后,還沒正式上任就開始指手畫腳,要求北約成員國將軍費從GDP的2%提升到5%,其中3.5%用于核心國防開支,剩下的1.5%用于基礎設施、網絡安全在內的國防和安全相關支出。
這個問題在峰會開始前就已經經過很多次談判,終于達成一致:到2035年之前,北約成員國將軍費提高到GDP的5%,相關方案在這次峰會上提交審批。
按理說,增加軍費能夠增強國防實力,在如今這種局勢下沒有哪個國家不想增強自己的國防實力,然而軍費要占到GDP的5%,實在太高,有些國家根本無力承擔。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將雙標發揮到極致,他要求北約提高軍費到5%,卻又說“美國例外”。
中國有句老話叫“上粱不正下梁歪”,美國這個上梁都不打樣做榜樣,憑什么要求北約成員國執行呢?
因此多數國家心里都很不滿,認為這個軍費目標“不僅不合理,且會適得其反”。
更讓其他國家感到不平衡的是,美國不遵守就算了,西班牙居然宣布:已經達成協議,西班牙也無須遵守。
難不成這又是特朗普另一種形式的“對等關稅”,先統一施壓再引成員國去求他美國?
總之,這次峰會還沒開始,成員國就已經對美國很不爽,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負責人甚至說今年的北約峰會是對“陷入撕裂聯盟”的考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習慣了“美國優先”,習慣了高舉霸權主義剝削其他國家,可是越來越國家開始清醒,不慣著美國了,美國卻還沉迷于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夢。
參考信息:
環球時報:“5%軍費目標”攪動北約峰會
觀察者網:北約秘書長開腦洞:若大陸武統,會拉攏俄羅斯讓我們忙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