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新款揚聲器的構思初期,設計師必須確定產品的使命。這款揚聲器的目標是什么?它的用戶是誰?它的聆聽環境是什么樣的?
YG Acoustics揚聲器在其22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秉承著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Yoav Geva的使命。無論型號大小或價位如何,Yoav始終致力于打造在特定技術指標上表現卓越的產品。Geva尤其致力于減少以傳統方式測量的聲音雜質。
他所針對的首要問題是箱體振動。這解釋了YG揚聲器標志性的材料和形狀。它們由鋁坯制成,并輔以大量的支撐和其他技術,以增加剛度并最大限度地減少振鈴。為了解決衍射問題(另一個問題),揚聲器采用模塊化設計,每個獨立部分的寬度都不會超過其內部單元的寬度。此外,所有箱體都經過密封處理,以防止倒相設計可能造成的失真。
這些技巧效果顯著。YG揚聲器因其低失真、音色中性和出色的結像效果而廣受好評。另一方面,YG有時會被指責打造“分析型”產品,未能充分捕捉音樂的情感色彩。我幾年前評測過的Carmel 2就是一個例子。雖然它比初代Carmel更容易上手,但這款揚聲器缺乏一定的溫暖感。
這種搖擺不定的狀態或許會一直持續下去,但2017年,令業內許多人感到意外的是,該公司迎來了一批新的音響發燒友。2020年,一位名叫Matthew Webster的富有遠見的設計師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從那時開始,盡管從揚聲器的外觀來看你永遠不會察覺到這一點,但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誠然,Webster尊重Geva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但他決心帶領公司走向新的方向。事實上,他為YG的揚聲器們設定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使命。
他不再專注于展現技術優勢,而是希望他們—— 用他自己的話說 —— 能夠“創造奇跡”。也就是說,除了本身就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優勢之外,YG揚聲器還要讓人起雞皮疙瘩。他們的使命已經從技術轉向了情感。
當然,以音樂為導向的目標對于揚聲器制造商來說并不少見。Webster的訣竅在于探索哪些設計、制造和評估技術能夠實現他所追求的魔力。為了解答這些問題,Webster轉向了他最擅長的領域:計算建模。
用數字技術來探索模擬聆聽的情感沖擊力,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Webster骨子里是個技術控。畢竟,他擁有劍橋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沒錯,他是個貨真價實的火箭科學家。)然而對他來說,技術和測量只是達到目的 —— 音樂目的 —— 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正如Webster指出的那樣,“很多揚聲器雖然按照傳統標準衡量不錯,但卻無法打動聽眾。”
通過計算建模(Webster的博士論文是關于大規模宇宙建模的),Webster認為他可以確定哪些設計技巧能夠打造出觸動人心的揚聲器。在著手改進Reference Series 2 型號之前,他決定在名為Peaks的全新系列上測試這一前提。Peaks型號的價格將比Reference系列的材質和結構更低。這也為Webster提供了一個平臺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能用計算機建模實現什么?”
Webster認為計算機建模的一大優勢是能夠“構建”大量虛擬原型。在《Peaks》系列中,他創建了450個原型,這在物理領域是不可想象的。當然,也需要物理原型 —— 大約每50個虛擬原型就需要一個。這些是必要的,因為一方面,你無法去聽計算機模型。另一方面,必須測量原型的實際行為,以確保其與模型的預測相符。
在此過程中,Webster發現典型的計算機模型既不夠準確,也不夠全面,無法捕捉和解釋揚聲器的操作。因此,模型變得越來越復雜。
例如,它變得多維化,不僅包含物理特性,還包含電子和磁性特性。很快,這個模型變得非常復雜,以至于普通人無法在其基礎上構建或操縱它。
幸運的是,如今人們無需購買超級計算機來完成這類工作。云計算讓必要的計算能力可以按需獲取—— 而且您只需按實際使用量付費。
最終,YG從云端調集了2000個GPU(圖形處理單元)來運行該模型。《Peaks》系列耗費了450萬個GPU小時。
Webster還發現傳統的測量技術存在不足。為了更好地了解揚聲器的實際性能,他將YG的部分新資金投入到多點激光測振儀和高速攝影等工具中,這些設備每秒能夠生成20萬到50萬個時間切片圖像。公司始終會通過廣泛的聆聽來補充這些技術。否則,就無法知道最終目標是否已經實現。
在Peaks設計最終敲定的同時,Webster同時投入更多資金用于工廠的改造和擴建。他建造了一座最先進的生產設施,以配合YG如今最先進的研發流程。例如,鋁制箱體部件的初始切割采用水射流完成,這種方式更快、更經濟、更環保。切割后的部件隨后采用最先進的4軸和5軸車床及模具進行加工;其精度高達驚人的0.004毫米。
事實證明,Peaks系列在音質和市場營銷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Webster現在對自己的研發、評估和生產流程充滿信心,并因此大膽地轉向Reference系列。公司雄心勃勃地決定將整個2系列一次性升級到3系列。這些新型號中就包括我們評測的中端Hailey 3。
與所有3系列型號一樣,Hailey 3的箱體采用實心鋁材打造。然而,它實際上是兩個鋁制箱體,中間留有空隙。為了防止異響,構成箱體的鋁板被壓合在一起,并在中間填充了約束層阻尼材料。這解釋了Hailey 3箱體的獨特之處:既堅固又不會聽起來沉悶。
單元首先是絲質球頂高音單元,其球頂安裝在精致的鋁制網格框架上。Series 3的全新設計是對錐盆背面支撐結構的重新設計,從而增加了剛性并減輕了錐盆的重量。此外,還有一個全新、更精密的波導,這只有通過上述精湛的生產工藝才能實現。新的波導技術可以減少高階失真,從而產生更平滑的高音。高音單元的頻率范圍從 1.75kHz 一直到 40kHz。這一擴展范圍確保了單元不會在可聽頻段內發生斷裂或相移。
錐盆7.25英寸中音單元和11英寸低音單元均沿用了Hailey 2的設計。兩者之間的90Hz分頻點意味著中音單元承擔了大部分原本由低音單元負責的工作。然而,建模、試聽和測量表明,該設計在可聽頻段的關鍵部分提升了連貫性和相位規律性。
分頻器本身是全新的。整個電路采用定制電感和電容設計,并注重微音效應。例如,許多電感采用灌封并夾緊在電路板上。此外,電容的選擇也參考了20多家供應商的意見,電路中還采用了完全按照YG設計定制的箔式電容。甚至連電路板的走線都加粗了。
但也許最重要的是,計算建模使YG能夠設計出單元之間幾乎完美相位匹配的分頻器。
在兩個驅動單元重疊的頻率上,它們表現出完美的活塞同步性。YG認為,如果這個區域不恰到好處,就會對音樂的參與感產生不利影響。
那么,這款全新升級的Hailey音質如何?純凈,沒錯。但又注入了全新的激情。首先,我感覺自己聆聽的是一款不僅能驅散雜質,更能通過不干擾音樂,展現其靜謐氣質的揚聲器。通過Hailey 3,我能夠清晰地聽到每一句歌詞,這比我以往使用過的系統都要清晰。這些YG不只是傳遞細節,更傳遞了層次豐富的細節。
以Peter Gabriel的《Playing for Time》為例。當管弦樂隊加入時,它并非單一的整體,而是交織在一起的器樂線條的組合。通過YG,我聽到了這種音樂網格中的元素,這些元素是我以前從未聽過的,即使在其他優秀的揚聲器上也是如此。
純凈之后,我聽到的下一個是飽滿感。Hailey 3的聲音絕不會過于尖銳,這并非因為任何細節被弱化。瞬態豐富,力度恰到好處。但絲毫沒有刻意的尖銳感。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全新配置的高音單元,它的表現非常出色。無論單元如何用力,可聽范圍內的聲音都不會出現中斷。
我在這方面的終極考驗是Michael Wolff的《The Conversation》中“刺耳”的高音鋼琴音符。為了準確再現,它們需要真正的速度、清晰度和力度。然而,大多數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揚聲器,在這些音符周圍也會出現破碎。Hailey 3卻并非如此。這些音符有力而干凈 —— 這實屬罕見。你可能認為你的揚聲器在這方面表現出色,但除非你聽過像Hailey 3這樣的揚聲器,它的高音單元可以達到40kHz,因此可以在可聽頻段內流暢播放,否則你可能永遠不會聽到真正的細膩高頻。
與此同時,新的波導系統在分散高頻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除了出色的結像效果外,Hailey 3的另一個優點是擁有寬廣的甜蜜點,令人倍感舒適。完全沒有“頭被老虎鉗夾住”的感覺!
說到低音,YG在您對這個價位的揚聲器的所有期望(和要求)方面都表現出色。音色密度、瞬態解析度、功率和覆蓋范圍都很棒。Hailey 3絕對是一款全頻揚聲器。此外,它的低頻解析度非常出色,以至于我從弦貝司中聽到的音色信息比我習慣從其他任何揚聲器中聽到的都要豐富。
但Hailey 3的低音品質又體現了精致的精髓:低音渾厚。這一點在比較中才能更好地體現。優秀的Wilson Sasha V也具備上述低音品質,但其風格截然不同。Wilson的低音并非渾厚,而是我所說的“大膽”。至于您更喜歡哪一款,則取決于個人喜好。更重要的是,YG的低音與揚聲器其他部分的精致特質完美契合。
參數
類型:三分頻密封落地式
單元:11英寸低音單元,7.25英寸中音單元,
1英寸高音單元
阻抗:標稱4歐姆
功率要求:最低25瓦
靈敏度:87dB/1W/1米
頻率響應:20Hz–40kHz
重量:每個200磅
尺寸:13英寸 x 48英寸 x 21英寸
相關測評設備
模擬音源:Lyra Etna唱頭,
Goldmund Studietto唱盤,Gra ham 2.2唱臂
數字音源:Bryston BCD-3 CD播放器
電子設備:CH Precision I1通用放大器(唱放、DAC、流媒體播放器、
線路放大器、后級放大器)
揚聲器:Wilson Sasha V
線材:Empirical Design
底座:Goldmund Cone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