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晚間,國內電源管理芯片設計企業上海雅創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雅創電子”、“上市公司”)發布公告,宣布擬以自有及自籌資金2.98億元收購上海類比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類比”、“標的公司”)37.0337%股權。
這一交易價格較三個月前公布的“不超過2億元”預案大幅提升,標的公司評估增值率高達467.34%。
不過最終投資金額和持股比例尚未確定,交易完成后,上海類比預計將成為公司的參股公司,不涉及股權變更。
AI制圖
業績亮眼
雅創電子此次收購并非偶然,而是其從分銷商向芯片設計廠商戰略轉型的關鍵落子。
上市公司起步于電子元器件分銷業務,2019年收購韓國Tamul電源管理IC(Integrated Circuit,縮寫IC)業務后,正式進入芯片設計領域。
此后公司開啟系列并購,其中在2022年以2.4億元收購歐創芯60%股權,2023年至2024年,分批次收購威雅利電子87.76%股權。通過“自研+并購”雙輪驅動,公司逐步構建模擬芯片設計能力。
目前,雅創電子自研IC業務已形成四大產品線,分別為馬達驅動IC、LED驅動IC、LDO及DC-DC。產品通過車規認證,進入吉利、長城、比亞迪、小鵬、蔚來等主流車企供應鏈,并延伸至現代、起亞等國際品牌。
結合財報中披露的數據來看,公司自研IC業務增長較快,銷售額從2020年的0.43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3.48億元。
且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表現亮眼,其中,公司營業收入由2020年的10.98億元一路上漲2024年的36.10億元,四年間上漲幅度接近230%;同期,歸母凈利潤由0.6億元上漲至1.24億元,實現翻倍有余。
不過,電子元器件分銷仍然是雅創的主要收入。根據公司2024年年報,電子元器件分銷收入為32.51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90.06%。
制圖:李昕
標的公司尚未扭虧
就標的公司來看,上海類比成立于2018年,但這家年輕企業已在兩大技術領域建立一定的護城河,分別是汽車智能驅動芯片與信號鏈芯片。
在汽車智能驅動領域,上海類比的產品線門類齊全,其車規高低邊驅動芯片已量產超過20款,車規電機驅動芯片則覆蓋1至8通道,廣泛應用于車身控制、智能底盤、智能座艙等場景。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類比產品已進入智能配電、空氣懸架、域控制器等高端汽車電子系統,實現規模化出貨。2022年戰略轉向汽車電子后,該領域銷售額在2024年已貢獻公司近50%營收。
資料顯示,成立至今,上海類比已量產芯片超過300款,客戶超過700家,芯片出貨量超過1億片。
不過由于其研發費用遠超營收,標的公司目前業績處于虧損狀態。具體來看,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上海類比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5155.18萬元、1695.99萬元;對應實現凈利潤分別約為-1.04億元、-0.16億元。
本次收購的核心邏輯在于雙方的技術互補與市場協同。雅創電子現有產品聚焦電源管理領域,而上海類比在汽車智能驅動、信號鏈芯片的技術積累將補足其產品矩陣短板。
供應鏈整合是另一關鍵價值點。本次收購完成后,或將強化雅創電子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保障產能穩定性,在晶圓制造產能仍顯緊張的行業背景下,這一優勢尤為重要。
此次收購,或可視為近年來模擬芯片行業并購潮的延續。
2022年,上海貝嶺(600171.SH)以3.6億元收購深圳市矽塔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必易微(688045.SH)收購成都動芯微電子有限公司60.14%股權,完善面向智能家電、汽車及新能源領域的電機驅動芯片布局;2025年,晶豐明源(688368.SH)以7.56億元分階段完成對于南京凌鷗創芯電子有限公司的全資控股。
這些交易均指向同一趨勢,即國內模擬芯片企業正通過并購整合,加速技術積累與市場擴張。
記者 李昕
文字編輯 吳鳴洲
版面編輯 褚念穎
責任編輯 光云
1
2
3
4
如果您有IPO、并購重組等上市公司相關的【獨家線索】需要分享,歡迎發送郵件至郵箱: ipowgw@ifnews.com
IPO日報是《國際金融報》旗下新媒體,對平臺刊載內容享有著作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