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與新能源投資商交流中發現,一個普遍痛點是:盡管新能源發電規模持續擴大,但實際發電量并未同步增長,利潤卻較以往明顯下滑。這一現象背后,是電力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帶來的行業深刻變革——發電企業正從過去追求資產規模擴張,轉向更注重資產組合優化、收益能力提升以及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重視精益化管理和資產回報率的全面提升。
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新能源資產的集成優化,尤其是產銷協同能力的構建,已成為發電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路徑。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策略是:以數據為紐帶,以組織機制創新為保障,以技術創新為杠桿,全面引入AI賦能,推動從發電到交易的高效協同。
“136號”文發布后,
“產銷一體”運營模式熱度攀升
自“136號文”發布以來,包括“五大六小”在內的主流發電企業對電力交易能力和市場響應速度提出更高要求。他們不再僅僅滿足于提供智能風機或智慧儲能解決方案,而是更加期待通過 AI 技術賦能,在電力交易、市場營銷、功率預測等關鍵環節實現價值提升。
在此背景下,一些大型發電企業正以省為單位,加快推進“產銷一體運營中心 + 區域維檢中心 + 無人智慧場站 ”的新運營體系建設。其中,產銷一體運營中心作為運營大腦,實現集中監控、集中分析、集中營銷的統一管理,推動運行效率與經營績效雙重優化;區域維檢中心則通過“2小時工作圈”實現場站標準化運維、技術監督力量共享、維檢人員靈活調用和物資采購標準統一的目標;無人智慧場站則借助智能化傳感和邊緣平臺,實現多模態數據采集與子系統業務協同,全面提升“數據采集上送”與“云邊協同交互”的能力。
遠景已在全國建設超過60個省級生產運營監控中心。在新形勢下,公司正助力能源企業構建省級產銷一體運營中心。目前,遠景智能提供的科技服務涵蓋:生產營銷一體化運營、新能源功率預測、電力輔助交易決策、無人智慧場站管理、智慧儲能管理、源網荷儲協同管控以及零碳園區運營管理(政府能碳管理平臺)等,在AIoT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AI賦能協同決策鏈,
跨部門協同機制打通新能源資產數據鏈
新一代資產運營中心必須全面打通產銷一體化的數據鏈路,推動業務流程高效協同,才能構建面向市場驅動的新型運營體系。
國內新能源資產數據貫通面臨的關鍵堵點,就是要打破業主在生產、營銷、市場、電網間的數據壁壘。機制創新方面,需要建立市場化響應能力與跨部門協同考核體系。技術賦能方面,則需要聚焦AI預測、數字孿生、物聯網實時調控。
建立跨部門、跨系統協同機制,重構統一的數據指標考核體系,使電力交易、負荷預測、發電調度、設備運維等任務在統一平臺上高效流轉,真正實現從“被動執行”向“主動協同”的轉變。當電力交易價格、負荷預測結果、設備健康狀態、碳配額等關鍵變量納入統一視圖后,控制閉環與交易閉環得以深度聯動,確保從市場信號到生產執行的端到端響應能力。
在機制創新的基礎上,AI預測模型與智能調度算法的深度集成,得以推動“預測-計劃-執行-反饋”的技術閉環真正落地。遠景全球領先的智能物聯操作系統EnOS 已接入788GW能源資產,正在不斷哺育遠景AI Agent模型成長。借助 AI Agent 的深度賦能,遠景已經構建起“一個入口、多Agent協同”的創新解決方案,助力客戶提升產銷協同決策鏈的效率與精度,推動新能源資產運營持續向“低門檻、高智能、強協同”進階。
技術閉環保障智能決策,業務閉環驅動高效執行。兩者相互打通、雙向協同。遠景作為唯一一家利用AI技術同時賦能電源端、負荷端以及電力市場的企業,正在與發電企業聯合研發包括機組組合優化調度技術、智能排程技術、AI預測技術、數字孿生技術等關鍵技術,讓新能源資產運營既快又準,真正實現從“看得見”到“控得住”、“盈得多”的躍遷。
▓來源:遠景能源
免責聲明:非本網原創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