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出現停火鬧劇后,以色列和伊朗,今天似乎停火了,但是,是暫時的喘息、休整,還是在積蓄更多的力量等,目前還不好說。
據風武堂觀察,因為,正式停火協議尚未簽署,即使去商談,雙方依然會存在一番不亞于炮火互轟式的較量,能否如期達成雙方都能滿意的協議,仍然有許多的不確定性。
而且,對美國和以色列一貫把所謂的協議當作一張廢紙的國家來講,即使簽訂了停火協議,未來又能保質多久,人們普遍依然存疑,也即,以伊沖突的未來走向,還有很多的暗流在涌動,或許并不值得那么樂觀。
比如,今天,伊朗已經放話出來,說要繼續發展核項目,可能又會極大刺激以色列和美國。
據新華社消息,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穆罕默德·伊斯拉米24日說,伊朗政府已經采取必要措施,確保伊朗核項目在遭受以色列和美國軍事打擊后能夠繼續。
伊斯拉米在經由伊朗國家電視臺播出的聲明中說,伊方正在評估軍事打擊造成的損失,已經采取必要舉措。“重啟計劃已經提前準備好,我們的策略是確保生產和服務不會中斷。”
特別是以色列,看到這個新聞,或許又將吐血,又感覺到不安全了。
雖然,昨天,老美、以色列和伊朗,都“高興”宣稱自己“贏麻了”,似乎達成了一定的平衡,但這個結構大家都知道,是非常不穩定的,隨時都有可能再次爆發,如同一座活火山。
而從伊朗角度來看,如果后續戰火再起,能打的牌不多了,彈藥也已經大為減少、眾多小弟又被背刺了一遍,后面只有拿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來威懾了。
縱觀本次以伊沖突,在12天內,雖然伊朗口頭上在宣稱自己取得了不少優勢,但大家都知道,伊朗實際上被以色列和老美虐得很慘,比如20余名軍方高層和核科學家被斬首、核設施被美軍嚴重襲擊、近2000人傷亡等,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更令人納悶的是,昨天在特朗普驟然喊出全面停火的那個類似于喪權辱國一樣的停火方案后——伊朗先停火12小時+后面以色列再停火,伊朗竟然“愉快”接受了,把人們都搞蒙圈了。
伊朗,卻放棄了原來已經被伊朗議會批準的關閉霍爾木茲海峽的威懾計劃,目前基本已經全盤接受了特朗普的停火方案。
那么,為什么伊朗要如此屈辱的接受停火,而不敢真正實施關閉霍爾木茲海峽的方案呢?
今天,咱們就來簡單聊一聊。
◢ 首先,霍爾木茲海峽為啥能成為伊朗手中的一大威懾力?
這主要是該海峽,在戰略和能源上的重要性所導致的,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公開資料顯示,霍爾木茲海峽是連接波斯灣與阿曼灣的一個“人”字形海峽,位于伊朗南部與對岸的阿曼(Oman)之間,最窄處約為33.8公里。
霍爾木茲海峽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位于阿曼和伊朗之間,連接了東部的阿曼灣和西部的波斯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咽喉要道”之一;這條狹窄的水道承載了近三分之一的全球海運原油運輸量以及五分之一的全球液化天然氣(LNG)運輸量。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將其稱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咽喉要道”。
據悉,早在莫臥兒帝國時期,中亞腹地一些貿易商品就要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進入阿拉伯海,而后運至世界各地的市場。自海灣地區發現石油以來,它就成為了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巴林、卡塔爾等石油生產國向外出口石油的交通要道。
近期,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顯示,2024年到2025年第一季度,每天約有2000萬桶原油經過霍爾木茲海峽運送,約占全球石油日需求的20%。此外,全球五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氣貿易也依賴霍爾木茲海峽。
譬如,有美國媒體援引資深國際石油市場分析師安迪·利波的話報道,如果霍爾木茲海峽被完全封鎖,原油價格可能漲至每桶120美元至130美元等,可見其重要性和巨大價值。
甚至,法國《回聲報》將此界定為,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是“德黑蘭最后一張王牌”。
如上,簡單來說,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由于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對中東相關產油國的出口運輸、和對外部石油進口國的能源有效供給這兩個方面,對全球石油供需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和肉眼可見的巨大影響,只要它打個噴嚏和得個感冒啥的,國際油價就會發生相關或大或小的波動,牽引著眾多國家和資本的敏感神經。
例如,中東地區石油產量約占全球的40%,其石油出口量更是占到全球出口總量的60%,其中絕大部分都需要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運輸。
在出口方面,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在內的主要海灣產油國,其絕大多數的原油出口也高度依賴這條水道;因此,霍爾木茲海峽的正常航運若受到干擾,都將立刻引發全球油價上漲。
在進口方面,據外媒最新數據,每日約有2000萬桶石油及相關產品通過霍爾木茲海峽。對于某些國家而言,霍爾木茲海峽的暢通與否,甚至直接關系到其經濟的存亡。
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日本高達90%、韓國高達85%的進口原油,都必須經過這條“生命線”。
因此,其戰略價值不言而喻,所以就自然成為伊朗手中一張重要的能及時影響全球能源運輸和安全的巨大底牌。
◢ 其次,既然如此有重要戰略威懾力,為什么本次伊朗不敢實施呢?
據風武堂觀察,其主要大致有四個方面的原因,而打消了伊朗的想法:
● 其一,從軍事層面看,不敢激怒美方,以免遭遇更嚴重打擊。
眾所周知,美國也是石油出口國,雖然封鎖后能拉高油價,但將快速導致全球能源價格上漲而傳導到相關產業鏈和商品等層面,必將引發全球性通脹,美國也不能例外,而今美國國內經濟和通脹已經出現嚴重問題,如果伊朗這樣做,老美肯定會采取相關措施來打壓伊朗。
同時,此時封鎖該海峽,在油價上升后,必定在一定程度幫助俄羅斯等大獲其利,這也不符合美國制裁俄羅斯的目標等。
此外,更直接的是,美國已明確表示在此次沖突中將偏袒以色列,一旦伊朗封鎖海峽,無異于直接與美國正面對抗;然而,伊朗目前沒有能力、也不愿意跟美國去進行對抗。
● 其二,從國內經濟方面看,伊朗自己正處于崩潰邊緣,封鎖對自己損傷更直接和更嚴重。
風武堂注意到,總體上觀察,伊朗經濟在多年的制裁下已然十分蕭條,如果現在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意味著它自身的石油都很難往外運輸,會直接和快速傷及自身經濟。
一旦這樣做,將猶如“七傷拳”,首先自傷而再傷人。
例如,伊朗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程度達到70%,而霍爾木茲海峽承擔了其90%的石油出口運輸量。
2025年數據顯示,伊朗維持著日均140萬桶原油出口。
若封鎖海峽,伊朗石油出口將完全中斷,直接導致每年損失至少300億美元財政收入(占政府預算的30%),這對本已陷入高通脹和低工資困境的伊朗經濟而言是致命打擊。
再如,伊朗60%的糧食、藥品和工業原料依賴進口,而霍爾木茲海峽是其唯一的海上生命線。封鎖海峽將導致糧食庫存僅能維持3個月,藥品短缺可能引發公共衛生危機。
2024年冬季能源危機已導致50%工業園區停產,若海峽封鎖疊加制裁,伊朗民眾的生活必將陷入絕境,從而可能引發全國性騷亂。
等等
也就是說,一旦封鎖該海峽,本來就被老美制裁多年,伊朗國內經濟已經不堪重負,如果把這個唯一還有一些輸血流量的通道給堵死,自己每年那300多億美元左右的石油出口收入基本就會黃掉,將更加深度和嚴重把自己搞得雞飛狗跳,國內經濟很快就會停擺,其他社會問題就會急速爆發,哈梅內伊及其政府等,絕對不敢這樣玩。
再者,這樣做,也相當于給以色列和老美等勢力,提供了一個更加有效打擊伊朗和更迭其政權的現實手段,哈梅內伊不會這么傻。
● 其三,從收益價值方面看,損己而利競爭對手,和將快速丟失市場。
因為,畢竟在中東和波斯灣,并不是只有伊朗一家能夠賣石油,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也有巨大的石油輸出能力,如果把自己關禁閉,沙特等國都會高興不已,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實際獲益的反而可能是中東地區的其他主要產油國,這是典型的損己而加持競爭對手的“義舉”。
另外,不但自己賺不到錢,伊朗還會得罪眾多客戶。
因為,封閉航運致油價上漲,可能會讓伊朗的石油客戶不滿,而讓這些重要金主尋找其他渠道去取代伊朗,未來其境遇會更加艱難,伊朗可能率先嘗到封鎖海峽的苦果,而得不償失。
故而,從當下和未來而言,這本賬怎么算,對伊朗都沒有什么好處。
● 其四,從地緣政治方面看,一旦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伊朗會更加孤立,和陷入被圍毆的困境。
比如,就中東區域來觀察,由于海灣國家的石油出口完全依賴霍爾木茲海峽,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通過海峽出口日均1500萬桶石油,占其財政收入的80%。
一旦封鎖,整個中東產油區國家也將陷入困境;脆弱的遜尼派和什葉派和解,很可能土崩瓦解,把本來持中立立場的海灣國家推向對立面。
再從區域外來分析,例如,中國作為伊朗最大金主,反對美國軍事打擊伊朗,但同時明確表示“反對任何形式的海上封鎖”。
其他的,如中東石油的另一個大買家歐盟,本就因制裁俄羅斯造成石油天然氣供應的巨大缺口,如果中東石油再被截斷,歐洲的困境更將雪上加霜,非瘋了不可;此外,日本等也不會放過伊朗等。
因此可見,伊朗一旦封鎖該海峽,就會觸發眾怒,將在中東內外遭遇更多的壓力,這對身處以伊美三方極度不穩定停火的特殊時刻,在軍事和政治等上,伊朗已經鴨梨山大和頹勢盡顯,如果再借助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來刺激其他眾多勢力,相當于要發起一個類似于令狐沖大戰六大門派的光明頂之戰,而不幸的是,伊朗沒有“乾坤大挪移”之類的神功傍身,也沒有能號令群雄的“圣火令”,被全球各類各大小門派和有關勢力合圍胖揍和扔鞋底等,將為其必然。
據風武堂觀察,昨日以色列和伊朗,在特朗普的突然喊話下,兩方且停火且繼續互相轟炸的混亂局面中,是真停火,還是暫時休息一下,以及抑或是不久后又會繼續開火等等,目前問題不少,誰都難以斷言,需要繼續觀察。
歷史以來,中東區域,因其價值和戰略地位等,一直紛爭不斷,特朗普本次想短期內把以伊戰火叫停,而變成自己的一大政績,其中懸疑眾多,仍需追蹤。
其中,伊朗因其地理和歷史原因等,波斯灣的霍爾木茲海峽,在區位、能源和經濟等角度舉足輕重的重磅價值,在本次以色列和伊朗的沖突中再次凸顯出來,又再一次引起了全球的深度思考。
本月前面12天,伊朗雖然沒有最終按下“全球石油運輸咽喉”的這個核按鈕,未來會不會切實進行封鎖,現在不得而知。
客觀來看,當下,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困局下,伊朗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有許多的現實的考量;往后,會不會、敢不敢在某一天封鎖該該海峽,其掣肘因素眾多,絕不是那么簡單的事。
最后,今天本文的一個核心提醒是:
在本輪世界的大變局之中,以伊沖突雖為周期和歷史性片段,實際上已經再度深刻提醒了國際社會,要對霍爾木茲海峽許以更多的觀察和思考,以及各自有效做出相關的新部署和安排,否則就會淪為不斷談海峽而被其所致的死循環。
本次,我們判斷,對很多國家而言,將會是有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未來何去何從,將因各自選擇不同,其結果如云泥之別。
大家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