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化名)是一名在寧波某中學做外教的白俄羅斯姑娘,不僅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還是一名運動愛好者,平時酷愛爬山、騎行、游泳。2012年她因“右脛骨尤文肉瘤”在白俄羅斯進行了“右脛骨腫瘤骨段切除+腫瘤型膝關節假體置換術”,術后第2年在下樓梯時不慎受傷導致脛骨骨段假體斷裂,并再次進行手術進行假體更換。2022年,不幸的事情再次降臨,她的右小腿出現大面積紅腫熱痛,長期高熱不退,在哈爾濱某醫院進行了為期2月的萬古霉素抗感染治療。2023年10月份又在下樓梯時又不慎受傷,當即無法行走,并在朋友的攙扶下慕名來到了我院骨腫瘤科陳劍明副院長的門診。
陳院長仔細詢問了小美10余年來的病史,查閱既往的影像資料,并結合當天的影像檢查及專科查體對她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查。考慮到假體術后存在感染、假體周圍骨質疏松、病理性骨折、脛骨髓針從髓腔內脫出等情況,判斷其需要再次行手術治療。當聽到需要再次手術時,小美顯得異常沮喪。確實,10余年來與右脛骨惡性腫瘤的抗爭與多次手術,讓她心力交瘁。但她更擔心無法保住這條腿,這對于熱愛運動的女孩來說該是多么大的打擊。陳劍明副院長為她詳細解釋了手術的必要性,并鼓勵安慰她我們醫護人員將會盡最大努力,小麗在大家的鼓勵下振作了起來,選擇入院手術積極面對。
小麗成功安裝假體后的術后影像
入院后,在陳副院長的帶領下,骨腫瘤科內進行了激烈的病例討論。腫瘤型關節置換術由于手術時間長、出血多、手術切除范圍大、骨缺損大、假體節段長、軟組織覆蓋少等原因,感染率遠高于普通假體置換。就算是首次手術也有極大的手術難度和風險,更何況現在患者已經出現了感染,再去清創加翻修,更是難上加難。這對整個團隊的圍手術期管理、術前規劃和手術技術都是極大的挑戰,對主刀醫師的心理也是一項重大考驗。
陳劍明副院長正在為小麗進行術后查房
在多方考慮和細致安排下,陳劍明副院長最終決定為小麗選擇保肢治療,那么如何用藥、如何拆除原假體、如何徹底清創、假體拆除清創后的骨缺損如何臨時重建曠置、新的假體如何設計定制,如何獲得可靠的生物力學穩定性,這一系列問題,都是需要面面俱到地去考慮的。
準備充分后,手術最終分兩步進行,1期拆除原假體,并對周圍的骨與軟組織感染病灶進行了徹底清理,并配合脈沖沖洗,骨缺損處采用骨水泥棒進行臨時支撐固定。
一期手術結束后,小麗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抗感染治療,同時為了保證假體的準確性和生物力學穩定性,手術團隊與假體工程師進行了充分的溝通與交流,并最終決定采用全脛骨假體置換加踝關節融合手術,在仿生生物軟件上對CT數據進行數字化三維重建生成模型,并設計匹配的個性化假體,經過反復多次修改優化確認后,最終將假體進行個性化生產。
在感染順利控制后,2期手術繼續在陳劍明副院長主刀下進行,并請足踝外科黃雷主任進行踝關節部分的處理,在手術團隊、麻醉醫師、手術護士的默契配合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后,病區醫護同樣通力協作,預防一系列術后并發癥,并進行了適當的康復功能鍛煉,最終小麗順利出院。
陳劍明副院長與復查時小麗合影
陳劍明副院長表示,寧波市第六醫院是國際醫療保健定點服務機構,并多次為國際友人提供了專業優質的醫療保障,獲得國內外的好評。
在骨腫瘤關節假體置換手術中,骨腫瘤切除后面臨著骨缺損、生物力學不穩的情況,而且不同患者腫瘤切除范圍邊界不同,往往需要個性化定制假體進行重建,那么“醫工結合”顯得尤為重要。腫瘤型假體置換手術在骨科手術中難度較高,但在我院已常規開展,通過傳統手術技術與高新技術的結合為更多患者提供保肢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