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目光聚焦于中東停火協議時,特朗普突然調轉槍口,在社交媒體上對中國發起石油喊話,這位自詡和平締造者的總統,前腳剛宣稱調停伊以沖突,后腳就對中國開出條件,稱中國現在能繼續購買伊朗石油了,但他更希望看到中國大量采購美國石油。
這番言論不僅暴露了美國能源霸權的真實面目,更將特朗普式的政治交易藝術演繹得淋漓盡致,白宮隨后緊急補鍋,聲稱特朗普摧毀伊朗核設施的行動保障了霍爾木茲海峽暢通,避免了中國能源通道中斷,但這種粉飾太平的說辭掩蓋不住核心意圖,那就是借伊朗局勢動蕩制造恐慌,將中國能源安全與中東戰局捆綁,迫使中國轉向美國石油供應,前中情局官員莫德爾也一針見血指出,這預示著美國可能松動對伊制裁標準,將能源貿易變成外交籌碼,然而特朗普團隊精心打造的敘事背后,是經不起推敲的經濟現實。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4年前5個月中國自美進口原油量同比暴跌90%,僅占進口總量1.74%,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伊石油貿易逆勢增長,2023年日均進口量達120萬桶,占伊朗石油出口總量的60%以上。
與此同時美國頁巖油產業正陷入產能過剩困局,全美頁巖油庫存已突破4.8億桶,開采成本卻比中東原油高出30%以上,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所謂購買美油是榮幸的喊話,實則是為金主解套的政治交易,美國石油協會公開文件顯示,能源集團在2024大選周期已向共和黨輸送超過2.3億美元的政治獻金,因此特朗普的石油恐嚇戰術暗藏三重算計。
首先制造伊朗供應不可靠的認知焦慮,其次將能源貿易與地緣安全捆綁施壓,最終實現削弱中伊合作、重塑全球能源版圖的目標,這種策略在2018年對歐洲實施時曾部分奏效,但面對中國卻注定碰壁,畢竟中國能源安全架構已形成多元保障體系。
特朗普的球長思維在關稅問題上暴露致命矛盾,既想強征25%的懲罰性關稅,又要中國增購高價美油,這種既要又要的邏輯,連美國商會都直呼荒謬,若維持現有關稅,美國石油在華市場份額將在2025年歸零,如今中亞管道年輸氣能力550億立方米,中俄原油管道年輸送3000萬噸,再加上布局全球的LNG進口網絡,單一渠道波動已難以撼動整體能源安全。
更何況伊朗作為陸上一帶一路關鍵節點,其戰略價值遠超單純的能源供給,而且外交部反對任何形式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的回應,絕非空洞表態,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人民幣原油期貨,日成交量已突破30萬手,中東產油國相繼開設人民幣結算賬戶,當石油美元體系出現裂痕,特朗普的恐嚇戰術更像是舊秩序的垂死掙扎,全球能源貿易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特朗普的石油喊話,恰似舊霸權體系崩塌前的最后一聲嘶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